Linux内存管理进程所涉及到的五个数据段
封面图
•
2025-10-22
•
Linux
232
0
0
0
在Linux内存管理中,进程的地址空间通常被划分为多个段(segments),这些段用于组织程序的不同部分。虽然“数据段”这个术语有时会被用来泛指数据区域,但在更精确的系统编程或操作系统课程中,我们通常会提到以下五个主要的数据段(或称为段): 1. **代码段(Text Segment)** - 也称为 `.text` 段。 - 存储程序的机器指令(即编译后的可执行代码)。 - 通常是只读的,以防止程序意外修改自己的指令。 2. **已初始化数据段(Data Segment)** - 也称为 `.data` 段。 - 存储已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 - 这些变量在程序启动时就被赋予初始值。 3. **未初始化数据段(BSS Segment)** - 也称为 `.bss` 段(Block Started by Symbol)。 - 存储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 - 在程序加载时,BSS 段的大小由系统分配,但不需要在可执行文件中存储实际数据。 4. **堆(Heap)** - 动态分配的内存区域,通过 `malloc()`、`calloc()`、`realloc()` 和 `free()` 等函数进行管理。 - 堆的增长方向是从低地址向高地址扩展。 5. **栈(Stack)** - 用于存储函数调用时的局部变量、参数、返回地址等信息。 - 栈的增长方向是从高地址向低地址扩展。 - 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栈。 ### 总结:Linux内存管理中涉及的五个主要段 | 段名 | 说明 | |----------------|------------------------------| | 代码段(.text) | 存储可执行指令 | | 数据段(.data) | 存储已初始化的全局/静态变量 | | BSS 段 | 存储未初始化的全局/静态变量 | | 堆(Heap) | 动态分配的内存 | | 栈(Stack) | 函数调用时的局部变量和返回地址 | 这些段共同构成了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是操作系统进行内存管理和保护的基础。
上一篇:
Linux下.bz2与.gz文件的区别
下一篇:
Linux操作系统下禁止单用户模式登录
标题录入,一次不能超过6条
留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