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三军分为数处,将欲期会合战,约誓赏罚,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其大将先定战地战日,然后移檄书与诸将吏期,攻城围邑,各会其所,明告战日,漏刻有时。大将设营而阵,立表辕门,清道而待。诸将吏至者,校其先后;先期至者赏;后期至者斩。如此,则远近奔集,三军俱矣,并力合战。 <br />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车骁骑,驰阵,选锋,见可则击之。如何而可击? 太公曰:夫欲击者,当审察敌人十四变。变见则击之,敌人必败。武王曰:十四变可得闻乎? <br /> 太公曰:敌人新集可击。人马未食可击。天时不顺可击。地形未得可击。奔走可击。不戒可击。疲劳可击。将离士卒可击。涉长路可击。济水可击。不暇可击。阻难狭路可击。乱行可击。心怖可击。 <br /> 武王问太公曰:练士之道奈何?太公曰:军中有大勇力,敢死乐伤者,聚为之卒,名为冒刃之士。有锐气壮勇强暴者,聚为一卒,名曰陷阵之士。 <br /> 有奇表长剑,接武齐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锐之士。 <br /> 有披距伸钩,强梁多力,溃破金鼓,绝灭旌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力之士。 <br /> 有逾高绝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名曰寇兵之士。 <br /> 有王臣失势,欲复见功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斗之士。 <br /> 有死将之人,子弟欲为其将报仇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愤之士。 <br /> 有贫穷忿怒,欲快其志者,聚为一卒,名曰必死之士。 <br /> 有赘婿人虏,欲掩迹扬名者,聚为一卒,名曰励钝之士。 <br /> 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耻者,聚为一卒,名曰幸用之士。 <br /> 有材技兼人,能负重致远者,聚为一卒,名曰待命之士。 <br /> 此军之练士,不可不察也。<br /> 武王问太公曰:合三军之众。欲令士卒服习教战之道,奈何? <br /> 太公曰:凡领三军,必有金鼓之节,所以整齐士众者也,将必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法。故教吏士: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合之千人。<br /> <br /> 千人学战;教成,合之万人。万人学战;教成,合之三军之众。大战之法,教成,合之百万之众。故能成其大兵,立威于天下。武王曰:善哉! <br /> 武王问太公曰:以车与步卒战,一车当几步卒,几步卒当一车?以骑与步卒战,一骑当几步卒,几步卒当一骑?以车与骑战,一车当几骑,几骑当一车? <br /> 太公曰:车者,军之羽翼也,所以陷坚阵,要强敌,遮走北也。骑者,军之伺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 故车骑不敌战,则一骑不能当步卒一人,三军之众成阵而相当;则易战之战,一车当步卒八十人,八十人当一车;一骑当步卒八人,八人当一骑; 一车当十骑,十骑当一车。险战之法,一车当步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 一骑当步卒四人,四人当一骑;一车当六骑,六骑当一车。 夫车骑者,军之武兵也。十乘败千人,百乘败万人;十骑走百人,百骑走千人,此其大数也。 <br /> 武王曰:车骑之吏数与阵法奈何?太公曰:置车之吏数:五车一长,十五车一吏,五十车一率,百车一将。易战之法,五车为列,相去四十步,左右十步,队间六十步。险战之法,车必循道,十五车为聚,三十车为屯,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六步,队间三十六步。纵横相去一里,各返故道。 置骑之吏数: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易战之法:五骑为列,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四步,队 <br /> 间五十步;险战之法:前后相去十步,左右二步,队间二十五步。三十骑为一屯,六十骑为一辈,纵横相去百步,周还各复故处。武王曰:善哉! <br /> 武王问太公曰:选车士奈何?太公曰:选车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走能逐奔马,及驰而乘之,前后左右,上下周旋,能束缚旌旗;力能彀八石弩;射前后左右,皆便习者,名曰武车之士,不可不厚也。 <br /> 武王问太公曰:选骑士奈何?太公曰: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又泽;驰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不可不厚也。 <br /> 武王问太公曰:战车奈何?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也。凡车之战,死地有十,胜地有八。 <br /> <br /> 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太公曰:往而无以还者,车之死地也。越绝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圮下渐泽,黑土黏填者,车之劳地也。左险右易,上陵仰阪者,车之逆地也。殷草横亩,犯历浚泽者,车之拂地也。车少地易,与步不敌者,车之败地也。后有沟渎,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车之坏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者,车之陷地也。此十者,车之死地也。故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能避也。 <br /> 武王曰:八胜之地奈何?太公曰:敌之前后,行阵未定,即陷之。旌旗扰乱,人马数动,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即陷之。阵不坚固;士卒前后相顾,即陷之。前往而疑,后往而怯,即陷之。三军猝惊,皆薄而起,即陷之。战于易地,暮不能解,即陷之。远行而暮舍,三军恐惧,即陷之。此八者,车之胜地也。将明于十害八胜,敌虽围周,千乘万骑,前驱旁驰,万战必胜。武王曰:善哉! <br /> 武王问太公曰:战骑奈何?太公曰:骑有十胜九败。 <br /> 武王曰:十胜奈何?太公曰:敌人始至,行阵未定,前后不属,陷其前骑,击其左右,敌人必走。敌人行阵,整齐坚固,士卒欲斗。吾骑翼而勿去,或驰而往,或驰而来,其疾如风,其暴如雷,白昼如昏,数更旌旗,变更衣服,其军可克。敌人行阵不固,士卒不斗。薄其前后,猎其左右,翼而击之敌人必惧。敌人暮欲归舍,三军恐骇,翼其两旁,疾击其后,薄其垒口,无使得入,敌人必败。敌人无险阻保固,深入长驱,绝其粮道,敌人必饥。地平而易,四面见敌,车骑陷之,敌人必乱。敌人奔走,士卒散乱。或翼其两旁,或掩其前后,其将可擒。敌人暮返,其兵甚众,其行阵必乱。令我骑十而为队,百而为屯,车五而为聚,十而为群,多设旌旗,杂以强弩;或击其两旁,或绝其前后,敌将可虏。此骑之十胜也。 <br /> 武王曰:九败奈何?太公曰:凡以骑陷敌而不能破阵;敌人佯走,以车骑返击我后,此骑之败地也。追北逾险,长驱不止;敌人伏我两旁,又绝我后,此骑之围地也。往而无以返,入而无以出,是谓陷于天井,顿于地穴,此骑之死地也。所以入者隘,所以出者远。彼弱可以击我强,彼寡可以击我众,此骑之没地也。大涧深谷,翳茂林木,此骑之竭地也。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三军战于两水之间,敌居表里,此骑之艰地也。敌人绝我粮道,往而无以还,此骑之困地也。污下沮泽,进退渐洳,此骑之患地也。左有深沟,右有坑阜,高下如平地,进退诱敌,此骑之陷地也。此九者,骑之死地也。明将之所以远避,暗将之所以陷败也。 <br /> 武王问太公曰:步兵与车骑战奈何?太公曰:步兵与车骑战,必依丘陵险阻,长兵强弩居前,短兵弱弩居后,更发更止。敌之车骑虽众而至,坚阵疾战,材士强弩,以备我后。 <br /> 武王曰:吾无丘陵,又无险阻。敌人之至,既众且武,车骑翼我两旁,猎我前后。吾三军恐惧,乱败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士卒为行马,木蒺藜,置牛马队伍,为四武冲阵,望敌车骑将来,均置蒺藜;掘地西后,广深五尺,名曰命笼。人操行马进步,阑车以为垒,推而前后,立而为屯;材士强弩,备我左右。然后令我三军,皆疾战而不解。武王曰:善哉。
返回顶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