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自得】 心情舒适、自觉得意貌。<br /> 【?唾成珠】 比喻言谈精当,议论高明或文词优美。语本《庄子?秋水》: “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br />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br /> 【欲速则不达】 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br /> 【欲益反损】 想把事情做好,结果反而弄坏。<br /> 【欲益反弊】 犹言欲益反损。<br /> 【欲盖而彰】 犹欲盖弥彰。<br /> 【欲盖弥彰】 谓想掩盖过失或坏事的真相,结果却暴露得更加明显。语本 《左传?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章,同“彰”。<br /> 【欲擒故纵】 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而故意放松 一步。<br /> 【欲罢不能】 想停止而不可能。<br /> 【欲壑难填】 贪欲像深沟一样很难填平。形容贪心太重,难以满足。<br /> 【欲壑难填】 欲望像深沟一样很难填平。形容贪得的欲望很大,难以满足。 语本《国语?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br /> 【款款深深】 谓情意诚挚深切。<br /> 【款学寡闻】 谓学问浅、见识少。语出《庄子?达生》:“今休,款启寡闻 之民也。”<br /> 【欺上罔下】 对上欺骗,对下隐瞒。<br /> 【欺天罔人】 骗天骗人。形容欺骗行为之大。<br /> 【欺天罔地】 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br /> 【欺世盗名】 欺骗世人,窃取名誉。语本《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 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世者也,险莫大焉。”<br /> 【欺君罔上】 欺骗蒙蔽君上。<br /> 【欺软怕硬】 欺负软弱的,惧怕强硬的。<br /> 【欹?历落】 形容品格独特,心地光明。<br /> 【钦差大臣】 ①由皇帝特命并颁授关防的钦差。权力比一般钦差官员大,通 常简称钦使,统兵者称钦帅。②现多指上级机关派来的、握有大权的工作人员(多含讥讽意)。<br /> 【歌功颂德】 颂扬功绩和恩德。语本《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 其德。”<br /> 【歌舞?平】 唱歌跳舞以庆祝太平。含有粉饰太平之意。<br /> 【歌声绕梁】 歌声回旋于梁栋间,经久不息。形容歌声美妙动听。<br /> 【叹老嗟卑】 感叹年已老大而犹未显达。<br /> 【叹为观止】 赞叹所见事物好到极点。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 舞《韶?》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br /> 【欧风美雨】 ①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②喻欧美的侵略。<br /> 【歙漆阿胶】 以胶漆相容,喻情意相投。歙漆,安徽歙县之漆;阿胶,山东 东阿县之胶。<br /> 【欢天喜地】 形容非常欢喜。<br /> 【欢忻鼓舞】 见“欢欣鼓舞”。<br /> 【欢呼鼓舞】 形容欢乐兴奋之极。<br /> 【欢欣鼓舞】 形容非常高兴振奋。<br /> 【欢迸乱跳】 形容活泼、欢乐之极。<br /> 【欢喜冤家】 指似怨恨而实相爱的恋人或夫妻。<br /> 【欢声雷动】 形容欢呼的声音很大,像雷响一样。<br /> 【欢蹦乱跳】 见“欢迸乱跳”。<br /> 【?菽饮水】 喝豆粥饮白水。喻生活清苦。<br /> 【殷浩书空】 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 咄怪事”四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br /> 【殷鉴不远】 谓前人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应该引以为戒。<br /> 【殷天蔽日】 染红了天,遮住了太阳。形容仪从之盛。<br /> 【杀一利百】 见“杀一砺百”。<br /> 【杀一儆百】 亦作“杀一警百”。杀一个人以儆戒许多人。<br /> 【杀一警百】 见“杀一儆百”。<br /> 【杀一砺百】 犹言杀一儆百。<br /> 【杀人如草】 形容杀人多,极轻视人命。<br /> 【杀人如麻】 形容杀人极多。<br /> 【杀人如蒿】 见“杀人如麻”。<br /> 【杀人如?】 见“杀人如麻”。<br /> 【杀人盈野】 被杀死的人布满原野。形容杀人极多。<br /> 【杀人越货】 杀害人命,抢夺财物。指盗匪行为。语本《书?康诰》:“杀 越人于货,■不畏死,罔弗憝。”孔传:“杀人,颠越人,於是以取货利。”<br /> 【杀人灭口】 ①谓将人处死。②指为隐瞒真象而杀害知情人的凶恶手段。<br /> 【杀身成仁】 指儒家为了“仁”的最高道德准则而不惜舍弃生命。语本《论 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后泛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br /> 【杀身成义】 犹言杀身成仁。<br /> 【杀妻求将】 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 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於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后因以“杀妻求将”比喻人为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惜忍心害理。<br /> 【杀马毁车】 《後汉书?周燮传》:“?冯良?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 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后以“杀马毁车”喻弃官归隐。<br /> 【杀气腾腾】 谓杀伐之气很盛。形容气势凶狠。<br /> 【杀彘教子】 谓父母教育子女,首先自己要言行一致。<br /> 【杀敌致果】 谓杀敌建功。语出《左传?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 毅。”孔颖达疏:“能杀敌人,是名为果,言能果敢以除贼;致此果敢,乃名为毅,言能强毅以立功。”<br /> 【杀鸡焉用牛刀】 喻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语本《论语?阳货》:“夫 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br /> 【杀鸡为黍】 谓殷勤款待宾客。<br /> 【杀鸡骇猴】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br /> 【杀鸡取卵】 喻贪图眼前微小好处而损害长远利益。<br /> 【杀鸡哧猴】 见“杀鸡骇猴”。<br /> 【杀衣缩食】 犹言节衣缩食。<br /> 【毁于一旦】 谓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掉。<br /> 【毁不危身】 见“毁不灭性”。<br /> 【毁不灭性】 儒家丧制。谓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br /> 【毁方瓦合】 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 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宋俞文豹《吹剑录》:“故《儒行》欲毁方瓦合,《老子》欲和光同尘。”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br /> 【毁方投圆】 比喻抛弃立身行事准则,曲意投合别人。<br /> 【毁车杀马】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br /> 【毁家纾国】 见“毁家纾难”。<br /> 【毁家纾难】 语出《左传?庄公三十年》:“斗?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 以纾楚国之难。”杜预注:“毁,灭;纾,缓也。”后以“毁家纾难”称不惜捐弃家产、解救国难的行为。<br /> 【毁钟为铎】 将钟改铸为铃。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愚蠢行为。<br /> 【?父蚕母】 指传说中的农桑之神。<br /> 【?马砺兵】 犹言秣马厉兵。<br /> 【?贱伤农】 原指丰年商人抑低粮价,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后泛指粮价过 低,损害农民的利益。语本《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br /> 【毅然决然】 形容非常坚定果断。<br /> 【毂交蹄?】 行车交错,马蹄磨削。形容车马来往频繁。<br /> 【毂击肩摩】 车毂相击,人肩相摩。形容行人车马来往拥挤。语出《史记? 苏秦列传》:“临?之涂,车毂击,人肩摩。”<br /> 【文人相轻】 谓文人之间相互轻视,彼此不服气。<br /> 【文人无行】 谓文人作风不好或品行不端。<br /> 【文人墨士】 泛指文人、文士。<br /> 【文人墨客】 见“文人墨士”。<br /> 【文人学士】 泛指文人、文士。<br /> 【文山会海】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br /> 【文子文孙】 指周文王的子孙。《书?立政》:“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 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之。”孔传:“文子文孙,文王之子孙。”一说为守文之子孙。见孙星衍疏。后泛用为称美帝王的子孙。<br /> 【文子同升】 谓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 子之臣大夫?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br /> 【文不加点】 谓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br /> 【文不对题】 文章内容与题目不符合。亦指话语与话题不合。<br /> 【文以载道】 谓用文章来说明道。道,旧时多指儒家思想。<br /> 【文似其人】 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br /> 【文江学海】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br /> 【文弛武玩】 文武官员玩忽职守。<br /> 【文如其人】 文章的风格就像作者本人。<br /> 【文身剪发】 见“文身断发”。<br /> 【文身翦发】 见“文身断发”。<br /> 【文身断发】 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 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br /> 【文君新寡】 汉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与辞赋家司马相如私奔, 结为夫妇。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以“文君新寡”、“文君早寡”为年轻女子丧夫寡居的典故。<br />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国修身之道和西周的礼乐文章。<br /> 【文武全才】 能文能武的全面之才。<br /> 【文武差事】 喻明劫暗偷。<br /> 【文武双全】 犹言文武全才。<br /> 【文采风流】 ①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②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br /> 【文治武力】 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br /> 【文宗学府】 文章的宗伯,学问的渊府。比喻学问渊博的人。<br /> 【文房四士】 见“文房四宝”。<br /> 【文房四物】 见“文房四宝”。<br /> 【文房四侯】 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 石虚中,纸为好?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br /> 【文房四艺】 指琴、棋、书、画。<br /> 【文房四宝】 指笔、墨、纸、砚。<br /> 【文星高照】 比喻文运亨通。<br /> 【文昭武穆】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 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於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br /> 【文修武偃】 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谓天下太平。<br /> 【文风不动】 一点?也不动。<br /> 【文恬武嬉】 谓文官武将习于安逸嬉乐,不以国事为意。<br /> 【文通残锦】 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典出《南史?江淹传》。南朝梁江淹, 字文通,年轻时就很有才华。传说他晚年梦见晋张协对他说:“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江淹把几尺残锦奉还,张大怒说:“那得割截都尽。”江淹的文才从此大不如前。<br /> 【文婪武嬉】 谓文武官员习于安逸,贪婪成性。<br /> 【文过其实】 文辞浮夸,不切实际。<br /> 【文从字顺】 行文用字,妥帖通顺。<br /> 【文章山斗】 谓文章为人所宗仰。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 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br /> 【文章巨公】 亦作“文章钜公”。文章大家。<br /> 【文章钜公】 见“文章巨公”。<br /> 【文章宗工】 为人所宗的文章高手。<br /> 【文章宗匠】 为人宗仰的文章巨匠。<br /> 【文章宿老】 工于文章的老前辈。<br /> 【文章钜公】 见“文章巨公”。<br /> 【文章经济】 文章和经世济民之才。<br /> 【文章憎命】 谓工于为文,而命运多乖。语本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br /> 【文深网密】 用法严刻,法网严密。<br /> 【文搜丁甲】 文章精妙感动神灵。丁甲,神名,即六丁六甲神。<br /> 【文期酒会】 定期举行的文酒之会。<br /> 【文无加点】 见“文不加点”。<br /> 【文丝不动】 一点?也不动。<br /> 【文圆质方】 谓外表随和而内心方正。<br /> 【文经武略】 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br /> 【文经武纬】 ①谓文事武功都很出色。②菊花的一种。见清富察敦崇《燕京 岁时记?九花山子》。<br /> 【文质彬彬】 亦作“文质斌斌”。①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彩,又很朴 实。②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br /> 【文质斌斌】 见“文质彬彬”。<br /> 【文韬武略】 文武两方面的谋略。<br /> 【文献之家】 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br /> 【文籍先生】 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br /> 【文觌武匿】 艺文兴而武道隐。谓尚文之风大盛。语本《国语?周语中》: “武不可觌,文不可匿。”<br /> 【文奸济恶】 掩饰奸诈,助长恶行。<br /> 【文过遂非】 掩饰过失,顺随错误。<br /> 【文过饰非】 掩饰过错。<br /> 【斐然成章】 谓富有文彩,文章可观。《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 ‘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刘宝楠正义:“言弟子居鲁,所学已就,能成文章可观也。”一说,谓妄作穿凿以成文章。见何晏《论语集解》。<br /> 【斐然向风】 见“斐然乡风”。<br /> 【斐然乡风】 翩然地闻风归向。<br /> 【斐然乡风】 见“斐然乡风”。<br /> 【斐然乡风】 翩然地闻风归向。<br /> 【方以类聚】 谓同类事物相聚一处。<br /> 【方足圆■】 见“方趾圆■”。<br /> 【方言矩行】 谓言行方正,合乎规范。<br /> 【方枘圆凿】 亦作“方枘圜凿”。方形榫头与圆形榫眼。比喻彼此不相投合, 事不能成。<br /> 【方枘圜凿】 见“方枘圆凿”。<br /> 【方来未艾】 谓(恩泽)方始来到尚未止歇。<br /> 【方桃譬李】 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br /> 【方员可施】 随处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艺。<br /> 【方趾圆■】 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br /> 【方滋未艾】 见“方兴未艾”。<br /> 【方领矩步】 方形的衣领,规矩适度的步子。指古代儒生的服饰和仪态。亦 借指儒生。语本《後汉书?儒林传序》:“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服方领?矩步者,委它乎其中。”又《马援传》:“勃衣方领,能矩步,辞言?雅。”<br /> 【方领圆冠】 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br /> 【方头不劣】 倔强不驯。引申为强暴。<br /> 【方头不律】 见“方头不劣”。<br /> 【方兴未已】 见“方兴未艾”。<br /> 【方兴未艾】 谓正在兴起而未到止境。艾,停止。<br /> 【方骖并路】 犹并驾齐驱。<br /> 【方凿圆枘】 方形榫眼和圆形榫头。喻两者不相投合。<br /> 【於安思危】 居安思危。<br /> 【施命发号】 发布号令。<br /> 【施衿结?】 语本《诗?豳风? 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 九十其仪。”又《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br /> 【施号发令】 发布号令。<br /> 【施绯拖绿】 形容衣衫不整。<br /> 【旅进旅退】 ①一同前进,一同后退。形容行动统一。②犹言随大流。<br /> 【旁文?义】 次要的文字和内容。<br /> 【旁引曲证】 广泛征引,委曲证明。<br /> 【旁收博采】 广泛收集采纳。<br /> 【旁求博考】 多方搜求,广泛考证。<br /> 【旁见侧出】 ①谓从侧面或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②指头绪纷繁,枝节横生。<br /> 【旁若无人】 ①虽有人在侧而视若无睹。形容自行其事,不顾别人的态度或 反应。②形容高傲,不把人放在眼里。<br /> 【旁枝末节】 喻不重要。<br /> 【旁门小道】 犹旁门左道。<br /> 【旁门左道】 指非正统的学术流派或宗教派别。亦泛指不正当的方法、门径。 <br />
T:0.006894s,M:263.98 KB
返回顶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