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蛙泳自学教程</p><p>前言:蛙泳介绍</p><p>第一节:熟悉水性</p><p>第二节:蛙泳腿</p><p>第三节:蛙泳手</p><p>第四节:蛙泳手+换气</p><p>第五节:蛙泳腿+换气</p><p>第六节:蛙泳整体配合</p><p>蛙泳分为平蛙和波蛙。在大众体育中,平蛙为主。在竞技体育中,波蛙引领。</p><p>平蛙,顾名思义,行进路线接近水平。只有抬头换气时,肩膀出水面少许,大多时候是在水平滑行,主要动力来源是蹬腿,适合初学者。</p><p>波蛙,波浪式的行进路线。从水面上看,波蛙身体起伏高,胸背出水面,上身呈前扑姿势,对身体力量有一定要求,划手会产生部分前进的动力,适合进阶练习。</p><p>平式蛙泳优缺点:</p><p>优点:宽距蛙泳腿,蹬水路线长,能充分发挥髋关节和大腿肌肉力量;换气相对波蛙来说比较轻松。</p><p>缺点:收腿时两大腿距离大于肩宽,形状阻力增大,影响前进速度;夹水动作造成大腿内侧肌肉酸痛。</p><p>波浪式蛙泳优缺点:</p><p>优点:一般采用窄距蛙泳腿,收腿时阻力不会突然增大;对水面是小腿及脚内侧,蹬夹同时完成,不会造成大腿内侧肌肉酸痛。</p><p>缺点:蹬夹力量没有平蛙大;蹬夹水主要是小腿发力,对膝盖伤害相对较大;换气时需拉高上身,对体弱者困难。</p><p>对宽距、窄距蛙泳腿的说明。</p><p>收腿后,两膝之间的距离大于肩宽,称为宽距蛙泳腿,反之,为窄距蛙泳腿。</p><p>竞技体育中多数采用窄距蛙泳腿。</p><p>由于蛙泳换气需要打破身体的流线型,导致了阻力远远大于爬泳、仰泳,因此减阻成了关键。现在竞技体育中采用窄距蛙泳腿,减小行进阻力。同时充分利用上身前扑的力量,给自己更多动力。</p><p>另外,蛙泳的规则是一次手、一次腿,因此提高频率成了取胜关键。采用窄距蛙泳腿可以更快完成蹬腿动作,在保证蹬划效率的同时提高频率。</p><p>建议小白从平蛙开始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