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数据流图
封面图
•
2025-10-07
•
大数据
172
0
0
0
“物理数据流图”(Physical Data Flow Diagram,简称PDFD)是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中的一种图形化工具,用于描述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存储、处理和外部实体之间的关系**。它与“逻辑数据流图”(Logical DFD)相对,更关注系统的**实际实现方式**,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通信设备等。 --- ## 一、什么是物理数据流图? 物理数据流图是**系统实现层面的描述**,它展示的是: - 数据如何在**实际的物理组件之间流动**(如服务器、终端、数据库等) - 系统中各个**物理模块或设备**之间的交互 - 数据是如何被**存储、处理和传输**的 --- ## 二、物理数据流图的组成元素 物理数据流图通常包含以下元素: | 元素 | 描述 | |------|------| | **外部实体(External Entity)** | 系统之外的人员、组织、设备或系统,如用户、其他系统、打印机等 | | **数据流(Data Flow)** | 数据在系统中流动的方向和内容,用箭头表示 | | **处理(Process)** | 物理上执行某种操作的模块或设备,如计算机、数据库服务器等 | | **数据存储(Data Store)** | 实际存储数据的地方,如数据库文件、磁盘、内存等 | | **控制流(Control Flow)** | 控制信号的流向,如指令、触发事件等(可选) | --- ## 三、物理数据流图的绘制步骤 1. **识别外部实体**:确定哪些外部系统或人员会与当前系统交互。 2. **确定物理处理单元**:识别系统中需要使用的物理设备或模块(如服务器、数据库、客户端等)。 3. **定义数据流**:明确数据在这些物理单元之间的流动方向。 4. **建立数据存储**:确定数据存储的位置和形式(如数据库、文件系统等)。 5. **连接所有元素**:将外部实体、处理单元、数据流和数据存储连接起来。 --- ## 四、物理数据流图与逻辑数据流图的区别 | 特征 | 逻辑数据流图(LDFD) | 物理数据流图(PDFD) | |------|-----------------------|------------------------| | 关注点 | 系统功能和数据流程 | 系统的物理实现和组件 | | 处理单元 | 功能性处理(如“计算工资”) | 物理设备(如“服务器A”) | | 数据存储 | 抽象的数据结构(如“员工信息表”) | 具体存储位置(如“数据库服务器B”) | | 数据流 | 数据的内容和流向 | 数据在物理设备间的流动 | | 应用阶段 | 系统分析阶段 | 系统设计阶段 | --- ## 五、示例(简化版) 假设我们有一个“在线购物系统”,其物理数据流图可能如下: ``` [客户] --> [Web服务器] --> [应用服务器] --> [数据库] ↑ ↓ ↓ └──[支付网关] [库存管理模块] [订单存储] ``` - **客户**:外部实体 - **Web服务器**:处理用户请求 - **应用服务器**:处理业务逻辑 - **数据库**:存储订单、库存等信息 - **支付网关**:外部系统,处理支付事务 --- ## 六、用途 - 帮助开发团队理解系统架构 - 为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 支持硬件和软件选型 - 便于系统维护和升级 --- 如果你有具体的系统场景(如银行系统、医院管理系统等),我可以帮你画出一个对应的物理数据流图。需要吗?
上一篇:
分布式架构
下一篇:
大数据商业应用模型
标题录入,一次不能超过6条
返回顶部
留言
留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