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晏殊
331 0 0 0 封面图
标签: 闺怨诗 思念的诗 离别诗
上一篇: 山亭柳·赠歌者
下一篇: 绸缪
0 注释
⑴玉楼春:词牌名。又名“木兰花”。
⑵长亭路:送别的路。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白帖》:“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⑶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
⑷残梦:未做完的梦。
⑸五更钟、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
⑹一寸:指愁肠。还:已经。千万缕:千丝万缕。比喻离恨无穷
0 译文
在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年少的人总是能轻易的抛弃送别之人登程远去。楼头传来的五更钟声惊醒了离人残梦,花底飘洒的三月春雨增添了心中的愁思。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那相思是没有尽头,永不停止。
0 赏析
此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阕从饯行的酒席上开始写起。古人远行时祭祀路神的仪式叫“祖”,于足后人即用“祖席”来指代送别时的宴会。“长亭”是指古时修建在大路旁供行人休息的建筑,饯行的酒席一般都设在这里,“离歌”即送行之歌。可见,开头两句是同义分说,作者这样写,用意在于强调送别的场面。下句“香尘”足指落花满地,使尘土也染上了花的芬芳。隔着漠漠的香尘,旅人频频回首。“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把同一时间的两个不同镜头相互对比,居者伫立在林旁,马儿长嘶哀鸣,行人在船上随船远去,顺着曲折的河流,越走越远,终于看不见了。


下阕是写居者送别旅人,独自回到家中的情景。“画阁”、“高楼”在宋词中都是家中常用的景物,登高望远怀念远人,盼望离人归来,却只见水面映着残阳,直到远方。“斜阳只送平波远”一句倍受后人推崇。收尾两句与上句衔接非常自然,目光望向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发出两句真诚、火热的爱情誓言:“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此语由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化出,而情调更为缠绵、深沉。

这首词从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叹美好生活的不常,写情细腻含蓄,又进而寄托着对于贤才受到排挤的现实政治的愤慨,感情比较激动,但表达仍然婉转;情调看似有些消极,实际上并不消极,在晏殊词中,是一首优美动人而又有深意的作品。
返回顶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