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注释
①寿阳楼八公山:寿阳即今安徽寿县,战国楚考烈王和汉淮南王 均都此。八公山在城北,相传刘安时有八仙登此山,遂以为名。一说八公指刘安门客左吴、朱骄、伍被、雷被等人,世以八公为仙人乃误传。(见《资治通鉴·晋纪》)。
②故都:指寿阳。
③“乌衣年少”三句:指淝水之战大破苻坚军的前锋都督谢玄,“乌衣”,巷名,建康淮河南,东晋谢氏家族聚集之地。“年少”,指谢玄。时谢玄四十岁,相对其叔谢安等而言。“芝兰香发”,称赞谢玄的才略。“戈戟云横”,指谢玄带领雄兵作战。
④骄兵:指苻坚之兵。苻坚南下时声势浩大,号称百万,攻晋前曾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晋书·苻坚载记》)自以为并吞江南,稳操胜券。
⑤千载:从淝水之战到作者写作本词有七百六十多年,千载是举其成数。
⑥劳生:用《庄子》“劳我以生”语意。
⑦东山老:指谢安。他在未出仕前曾隐居浙江上虞的东山,故云。淝水之战,谢安有策划、决策的大功。后因小人挑唆,受到孝武帝的猜忌。
⑧桓筝:指桓伊之筝。桓伊善音乐,为江南第一。他在反击苻坚之战中曾立战功。一日孝武帝召伊饮宴,谢安侍坐。伊抚筝而歌 《怒 》,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其中有“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之句,安深为感动,泪下沾衣,帝甚有愧色。(《晋书·桓伊传》)
0
译文
淮河环绕着楚都寿春孤城,野草丛生,河岸迷蒙。当年南朝谢家子弟,意气风发,统领数万精兵。以逸待劳痛击前秦军,苻坚百万雄师如受惊的巨鲸,在淝水中溃奔。转眼间,建立起大功。时隔千年,八公山的草木一如当年,簇拥着险峻的峦峰。而今山头云涛聚又散,昔日的豪杰杳无迹踪。劳累终生。古今往事俱成空。可笑我吊古伤今何必太多情。叹惜谢安晚年,遭疏远,不受重用。
0
赏析
此为怀古伤今之作,写于公元1133年(绍兴三年)前后,是作者被排挤出朝后复杂心态的反映。
寿阳,古称寿春,公元前241年楚国国都郢城为秦兵攻陷,曾东逃迁都于此,故词人怀古,称之为故都;东晋改名寿阳,即今安徽寿县。八公山,在寿阳城北,淮河的支脉淝水流经其下。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在这里进行。公元383年,前秦苻坚(氐族)亲领步骑80余万“南征”,企图一举灭亡东晋。谢安命其弟谢石、侄子谢玄率兵与苻坚决战于淝水,击溃前秦号称百万之众的军队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系主战派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