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赞公房 杜甫
304 0 0 0 封面图
标签:
上一篇: 次韵单君范行李中诸诗前数章自道后二章为单·宇宙中閒战血腥
下一篇: 二子涉长江二章·其二
0 注释
1)杖锡:手持锡仗。锡仗,菩萨头陀十八物之一,其上有四股十二环,表示四谛十二姻缘的意义。比丘托钵,到门口震响锡杖上的小环,以便让人知道有人来。

(2)飒然:形容风吹过时的沙沙声。

(3)宁:岂能。

(4)虚空:荒野无人之处。

(5)陇月:洁白明亮的月亮。
0 译文
w
0 赏析
首句以发问开始,但诗人故意不答。这是因为政治斗争竟牵连了出家人,诗人痛心疾首之余,不愿再回忆往事。

二、三、四句,写了秋风、院菊、池莲,这些都是在赞公禅房的所见,不仅借物写人,也侧面写出赞公作为释门隐者清静淡泊的生活和性格,再加上“飒然”、“雨荒”、“霜倒”等词语,象征了赞公无故受屈被贬的不幸遭遇。

五、六两句,对赞公不为放逐移节的赞美。赞公被流放到深山老林,而那里正好是赞公喜爱之地。宠辱无非虚空,等荣辱,齐贵贱,这正是禅门的宗旨。在安慰、赞扬赞公的同时也有对贬黜、放逐的蔑视。

最后两句写夜,点明题目中的“宿”字。两人交情本来就很好,后来同案被贬,如今又在边地相逢,自然是非常难得的。“陇月”一句,既是写景,更重要的是以月圆象征了两位老友的团圆。

这首诗的前三联极富禅趣。在俗人凡胎的眼中,身遭贬谪,处境凄凉,自然会黯然神伤。而对于禅家佛人来说,一切烦恼、万法都是主观的,都是虚幻不实的,通过勤修苦练参禅悟道,领悟了这种万物皆空的微妙智慧,最终达到没有执著、没有牵挂、没有悲欢,坦荡磊落、广大自在的心境。

诗中僧人赞公不以自身的遭贬境遇的凄凉而悲伤,对事态的变迁来之不拒,处之淡然,可谓了悟了禅定般若之境,体悟了万物皆空的智慧。
返回顶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