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注释
1. 紫萸香慢:这是一首描写重阳佳节的诗词,紫萸是重阳节的象征,香慢表示节奏缓慢,情感深沉。
2. 近重阳、偏多风雨:这句诗描述了重阳节时多雨的气候特点。
3. 绝怜此日暄明:这句诗形容重阳节当天晴日朗,天气晴朗。暄明:晴朗明亮。
4. 问秋香浓未:这句诗询问秋天的花香是否已经到来。
5. 待携客、出西城:这句诗表示等待带着客人走出西城的门,可能是指重阳节出游。
6. 正自羁怀多感:这句诗表示正因为漂泊在外,心中多有感慨。羁怀:漂泊的心怀。
7. 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这句诗表示害怕登上荒废的高台,因为高台更容易引发伤感情绪。
8. 向尊前、又忆洒酒插花人:这句诗表示在酒宴前,又想起了曾经为我们插花的人。
9. 只座上、已无老兵:这句诗表示座上的老战友已经不在了,老兵:指曾经的战友。
10. 凄情:这句诗表示悲伤的情感。
11. 浅醉还醒:这句诗表示喝了一点酒之后醒来,表示酒量有限。
12. 愁不肯、与诗平:这句诗表示忧愁无法用诗词表达完全,表示忧愁的深度。
13. 记长楸走马,雕弓笮柳:这句诗回忆了过去在长楸上骑马和使用雕弓射竹子的活动,长楸:古代士人练习骑射的地方。
14. 前事休评:这句诗表示过去的往事不再评价,表示对过去的事情放下。
15. 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这句诗表示紫萸花一枝被赐予,梦中来到了汉朝的陵墓,紫萸:重阳节的象征。
16. 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这句诗表示乌纱帽随着岁月流逝,白发已经如星星般稀疏,乌纱:古代官员的头巾,这里代指官职。
17. 歌罢涕零:这句诗表示唱完这首歌曲后流泪,表示情感的真挚。
0
译文
近重阳时节,风雨较多,真是美好的一天。
想问一下,秋天的香气是否还在,我准备带着客人,走出西城。
正因为我心中诸多忧虑,害怕登上荒凉的台子,更是难以承受情感。
在酒杯前,我又想起了那个为我倒酒、为我插花的人。
只是座位上,已经没有了那位老兵。
这种悲伤的情境,让我感到凄凉。
我喝得稍微有些醉意,然后醒来,忧愁却不减。
那些过去的回忆,如愁云密布,我不想再去评价。
紫萸花一枝,传递着祝福,梦中我来到了汉朝的陵墓。
即使戴上了乌纱帽,还是随风而去了,我只想让天知道,我的白发已经如此繁多。
唱完这首歌,我不禁流下了泪水。
0
赏析
此词借重阳佳节发羁愁,念远之慨,同时又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哀。上片抒羁怀忆人之情。“近重阳”四句写偏偏是临近重阳风雨越多,今日如此温暖明丽,特别叫人爱惜,秋花香浓,正是一个绝好登高的佳节。“正自”五句又突作顿折,以羁怀、忆人转出两层“绝怜”之余的感伤,一是怕登临荒台高处,目睹故国江山已物是人非,备感羁旅漂泊之愁怀难抑,无法承受纷乱的悲感愁情集于方寸矣。二是赏花饮酒,尊前座上,自然思念昔日滤酒插花,畅饮狂欢的旧侣。下片以“凄清”二字总上挽下,感慨今昔盛衰剧变。“浅醉”二句承“尊前”写借酒浇愁,然而愁情深重,酒难浇熄,虽暂得浅醉,又为愁情扰醒。“记长楸”五句写词人愁醒难堪之原因。最后“尽乌纱”四句隐喻自己虽入元为学官,并不以任官为重,风吹乌纱官帽便任随它去,何足珍惜?吾意便要老天知道,我华发星星,依然心怀故国。末尾作直接的呼告,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