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声音 曾国藩
224 0 0 0 封面图
标签: 冰鉴
上一篇: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下一篇: 《吕氏春秋》·季秋纪第九
0 注释
w
0 译文
人的声音,跟天地之间的气一样,也有清浊之分,清者轻而上扬,浊者重而下坠。声音起始于丹田,在喉头发出声响,至舌头那里发生转化,在牙齿那里发生清浊之变,最后经由嘴唇发出去,这一切都与宫、商、角、徵、羽五音密切配合。看相识人的时候,听人的声音,要去辨识其独具一格之处,不一定完全与五音相符合,但是只要听到声音就要想到这个人,这样就会闻其声而知其人,所以不一定见到其人的庐山真面目才能看出他究竞是个英才还是庸才。

声和音看上去密不可分,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声产生于发音器官的启动之时,可以在发音器官启动的时候听到它;音产生于发音器官的闭合之时,可以在发音器官闭合的时候感觉到它。辨识声相优劣高下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着重从人情的喜怒哀乐中去细加鉴别。欣喜之声,宛如折断翠竹,其情致清脆而悦耳;愤怒之声,宛如平地起雷,其情致豪壮而强烈;悲哀之声,宛如击破薄冰,其情致破碎而凄切;欢乐之声,宛如雪花于疾风刮来之前在空中飞舞,其情致宁静轻婉。它们都由于一个共同的特点——轻扬而清朗,被列入上佳之口。如果是刚健激越的阳刚之声,那就象钟声一样宏亮沉雄的,就高贵;象锣声一样轻薄浮泛的,就卑贱;如果是温润文秀的阴柔之声,那么,象雉鸣一样清朗悠扬,就高贵;象蛙鸣一样喧嚣空洞,就卑贱。远远听去,刚健激越,充满了阳刚之气;而近处听来,却温润悠扬,而充满了阴柔之致;起的时候如乘风悄动,悦耳愉心;止的时候却如琴师拍琴,雍容自如,这是声中之最佳者。俗话说:“高声畅言却不大张其口,低声细语牙齿却含而不露”,这乃是声中之较佳者。发出之后,散漫虚浮,缺乏余韵,象荒效旷野中的孤牛之鸣;急急切切,咯咯吱吱,断续无节,象夜深人静的时候老鼠在磨牙;说话的时候,一句紧接一句,语无伦次,没完没了,而且嘴快气促;说话的对候,口齿不清,吞吞吐吐,含含糊糊,这几种说话声,都属于市井之人的粗鄙俗陋之声,有什么值得跟以上各种声相比的地方呢?

音是声的余波或余韵,音跟声相去并不远,它们之间的差异认细微的地方还是可以听出来的。贫穷卑贱的人说话只有声而无音,显得粗野不文,圆滑尖巧的人说话则只有音而无声,显得虚饰做作,此所谓“鸟鸣无声,兽叫无音”,说的就是这种情形。普通人说话,只不过是一种声响散布在空中而已,并无音可言。如果说话的时候,一开口就情动于中,而声中饱含着情,到话说完了尚自余音袅袅,不绝于耳,则不仅可以说是温文尔雅的人,而且可以称得上是社会名流。如果说话的时候,即使口阔嘴大,却声未发而气先出,即使口齿灵俐,却又不矫造轻佻,这不仅表明其人自身内在素养深厚,而且预示其人还会获得盛名隆誉。
0 赏析
0
返回顶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