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注释
绝 ( 絕 絶 ) jué
绝 [ jué ]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尽,穷尽:~命。~望。~境。~棋。气~。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一定的,肯定的:~对。~然。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攀缘(攀緣)pān yuán
(1).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三国志·吴志·吾粲传》:“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 清 刘大櫆 《游凌云图记》:“於是擕童幼,挈壶觴,逶迤而来,攀缘以登。” 丁玲 《两个家庭》:“舅母家和 陈 家的后院,只隔一个竹篱,本来篱笆上面攀缘着许多扁豆叶子,现在都枯落下来。”
(2).依附;投靠。 宋 曾巩 《谢杜相公书》:“煢煢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託。” 清 唐孙华 《客有作诗寄魏武者辄亦效颦题四绝》之二:“携养当年市国权,舆金輦璧费攀缘。” 郭沫若 《阳春别》:“他回到 上海 五个月,找事找不到手,也没有人可以攀缘。”
(3).牵挽。 明 刘基 《长安有狭邪行》:“峻滑无澁踵,攀缘有牵裾。” 沈从文 《边城》一:“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
(4).佛教谓心随外境纷驰而多变。因如猿攀树枝摇曳不定,故云。 明 真鉴 《楞严经正脉疏》悬示上:“诸众生以攀缘心为自性者。” 唐 元稹 《悟禅寄胡杲》诗之二:“病宜多宴坐,贫似少攀缘。” 宋 王安石 《与宝觉宿龙华》诗之二:“世间投老断攀缘,忽忆东游已十年。” ——《漢語大詞典》
心上 xīn shàng
心里,心中。 宋 范仲淹 《御街行·秋日怀旧》词:“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迴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 行修 触着‘稠桑’二字,心上想道:‘莫不是 王老 就在此处?’”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各人自用兵机,且看谁人得胜。先入京师者,就做皇帝,你心上如何?” ——《漢語大詞典》
生光 shēng guāng
(1).发出光辉。 南朝 梁元帝 《全德志序》:“入室生光,岂非盛矣!”《北史·杜弼传》:“烛则因质生光,质大光亦大。” 鲁迅 《野草·雪》:“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2).增添光彩。《孽海花》第三回:“这回 雯兄 高发,不但替朋儕吐气,也是令桑梓生光!”
(3).指日或月全蚀结束后开始复明。《清史稿·时宪志五》:“求食既、生光时刻……以时分收之,为食既、生光距时。以加减食甚时刻,得食既、生光时刻。” ——《漢語大詞典》
莹 ( 瑩 ) yíng
莹 [ yíng ]
光洁像玉的石头。光洁,透明:晶~。~白。~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