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注释
杜甫在题《客至》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的意思。
舍:指家。
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盘飧:盘中的菜肴。“飧”,本指熟食,这里泛指菜。
市远:离市集远。
兼味:肴一种叫味,两种以上叫兼味。无兼味,谦言菜少。
樽:酒器。
旧醅:隔年的陈酒。“醅”,未经过滤的酒。(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馀杯:“馀”通“余”,余下来的酒。
0
译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
但见群鸥日日来。
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长满花草的小路不曾因为客人到来而打扫过,但是今天我为您打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草堂蓬门也从来没有为客人打开过,但是今天为您打开了。
盘飧(sūn)市远无兼味,
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
樽酒家贫只旧醅(pēi)。
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招待。
肯与邻翁相对饮,
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yú)杯。
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0
赏析
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也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整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另外,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难怪刘克庄说它是戏效元白体。
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杜甫草堂临江近水,春天来了,草堂周围绿水缭绕、春意荡漾,景色秀丽。“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但见群鸥日日来”,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或隐士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只见的意思,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写出了!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寂寞心情,为下文朋友到来的欣喜之情作铺垫。
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由户外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长满花草的小路,从不曾因为客人到来而打扫过,但今天我为你打扫;我的草门也从来没有为客人打开过,但今天为你打开了。”首联还在寂寞之中,转眼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因为杜甫是一个挑朋友的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今日“君”来,可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实写待客。“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菜肴,宴席不丰盛,因为家境贫寒,未酿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你。”主人盛情招待,但因家贫酒菜欠丰,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酒到高处,情更浓。尾联留给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如果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那么我就隔着篱笆把他喊来,把酒言欢,喝个痛快。一个“隔篱呼取”,直接隔着篱笆就把他叫过来,可见此时两位老友已经是喝到位了,二人是酒酣耳热,兴奋不已;也可以看出老翁一定与杜甫关系很好,可能也经常被杜甫相邀相对而饮吧!不然杜甫怎么可以随便就可以把老翁喊过来一起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