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下,足部;足部阳气虚弱,阴寒之气乘机侵入,足冷,称为寒厥。
②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足部阴气逐渐衰弱,阳热邪气乘机侵入,足热,称热厥。
③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足三阳经下行,沿下肢外侧止于足趾外端,所以说五指之表。下文足三阴经都起于足趾内侧端,沿下肢内侧上行,叫五指之里。
④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不从外,指不是受外邪所导致;皆从内,指寒从中生,阳虚不制阴则寒。
⑤太阴阳明之所合:脾胃二经行于腹部,都近前阴。前阴周围有九脉循行,这里独指脾胃两脉,是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
⑥此人者质壮:指患寒厥的人自恃形体壮实而不知道修养身心。
⑦秋冬夺于所用:指在秋冬阳气已衰的季节,房事不节制,损伤在下的阳气,损及肾阳。
⑧精气溢下:指因为下元虚寒不能内藏,精气漏泄而滑精。
⑨邪气因从之而上:阴寒之气得以上逆。
⑩气因于中:气,指阳虚所致的阴寒之气。这里指阴寒之气不是外感,而是内生,应上文“不从外”的意思。
渗营:这里是温煦的意思。
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酒为水谷之精,熟谷之液,其气彪悍,所以入胃以后,即先从卫气行于皮肤而充盈于络脉,经脉和络脉不能同时充盈,所以说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
精气竭:指水谷精气无以化生而衰竭。
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醉饱入房,脾肾两伤,脾伤不能运化,肾虚不能资助脾胃运化,所以气聚于脾中不得散。
暴不知人:指突然昏厥,不省人事。
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重,并、聚的意思;邪气,指气机失常,即逆乱之气。这句话是说在下的肾气虚衰,阴不能制阳,失于制约的肾中阳气上扰。
眴仆:眴,通“眩”;下虚上实,气机上逆,所以见眩晕或晕倒的症状。
不得卧:脾气失运,胃气不降,“胃不和则卧不安”。
太阴厥逆:《黄帝内经太素》经脉厥作“足太阴脉厥逆”。下面的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也均加足字。
治主病者:取受病的经脉的腧穴治疗。
机关不利:指关节活动不灵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