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br /> 【二分明月】 唐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后因以表示美好的风光。<br /> 【二心两意】 谓不专一,不坚定。<br /> 【二缶锺惑】 谓对缶和钟两种盛器的容量大小分不清楚。比喻是非不明。<br /> 【二惠竞爽】 《左传?昭公三年》:“齐公孙灶(子雅)卒。司马灶见晏子, 曰:‘又丧子雅矣。’晏子曰:‘惜也……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杜预注:“子雅子尾皆齐惠公之孙也。竞,?也。爽,明也。”后因以“二惠竞爽”为对人兄弟的称颂之辞。<br /> 【二童一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 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br /> 【二满三平】 同“三平二满”。<br /> 【丁一卯二】 ①确实;实在。②谓认真;仔细。<br /> 【丁一确二】 明白;确实。<br /> 【丁公凿井】 春秋时,宋人丁某家中无井,常派一人出外汲水,后来家中挖 了井,不须外出挑水,节省一人力,于是对人说:“吾穿井得一人。”听者误传成从井中挖得一人。见《吕氏春秋?察传》。汉王充《论衡?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於井中。夫人生於人,非生於土也。”后用以喻语言之辗转传误。<br /> 【七七八八】 ①犹言差不多。②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br /> 【七了八当】 形容十分妥帖。<br /> 【七大八小】 ①大小不一。②零落貌。③谓妻妾众多。<br /> 【七上八下】 ①形容无所适从或心神不定。②形容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③七之上,八之下。犹言中等,还过得去。<br /> 【七上八落】 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乱不安。<br /> 【七口八嘴】 同“七嘴八舌”。<br /> 【七子八婿】 唐郭子仪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见《旧唐书?郭子 仪传》。后因以“七子八婿“形容子、婿众多。<br /> 【七支八搭】 ①随意瞎扯。②谓不团结。<br /> 【七手八脚】 ①动作忙乱貌。②众人一起动手貌。③形容头绪、支节很多。 ④形容手和脚多。<br /> 【七孔生烟】 同“七窍生烟”。<br /> 【七生七死】 见“七死七生”。<br /> 【七老八十】 形容年纪很大。<br /> 【七老八倒】 形容年老体衰。<br /> 【七死七生】 亦作“七生七死”。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 受七度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br /> 【七死八活】 形容痛苦不堪或濒临死境。<br /> 【七舌八嘴】 同“七嘴八舌”。<br /> 【七行俱下】 形容读书极快,聪敏异常。<br /> 【七折八扣】 形容不按十足计算,折扣很大。<br /> 【七步八叉】 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 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br /> 【七步之才】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称人才思敏捷。<br /> 【七步成章】 同“七步成诗”。<br />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br /> 【七足八手】 见“七脚八手”。<br /> 【七男八婿】 同“七子八婿”。<br /> 【七返还丹】 见“七返丹”。<br /> 【七言八语】 形容人多语杂。<br /> 【七青八黄】 泛指钱财。<br /> 【七长八短】 ①长短高低不齐貌。②零落不全貌。③谓说长道短,唠叨不绝。 ④犹言是非好歹。<br /> 【七拉八扯】 ①谓漫无边际地闲谈。②谓乱拉来一大堆人。<br /> 【七拱八翘】 形容关系不和谐或心情不舒?。<br /> 【七拼八凑】 把零碎的东西勉强拼凑起来。亦指胡乱凑合。<br /> 【七相五公】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br /> 【七歪八扭】 形容歪斜不正。<br /> 【七贞九烈】 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br /> 【七首八脚】 形容慌张乱闯。<br /> 【七穿八洞】 形容破旧不堪。<br /> 【七穿八烂】 形容破烂不堪。<br /> 【七破八补】 形容衣物非常破旧。<br /> 【七高八低】 形容凹凸不平。<br /> 【七病八倒】 形容体弱多病。<br /> 【七病八痛】 ①泛指各种各样的病痛。②指体弱多病。<br /> 【七推八阻】 以各种借口推托。<br /> 【七情六欲】 泛指人的各种感情和欲望。<br /> 【七张八嘴】 同“七嘴八张”。<br /> 【七搭八扯】 同“七搭八搭”。<br /> 【七搭八搭】 ①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②纠缠;乱搭腔。<br /> 【七慌八乱】 形容非常慌张混乱。<br /> 【七开八得】 形容反反复复,十分周备。<br /> 【七损八益】 谓女子月事宜以时下,男子精气宜于充盈。中医述人生长发育 过程,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故七指女,八指男。<br /> 【七损八伤】 形容损伤惨重。<br /> 【七零八落】 ①散乱;不整齐貌。②破败、破残貌。③稀少的样子。<br /> 【七零八碎】 ①形容残破不堪。②零星琐碎。③指零星的物品。<br /> 【七??八手】 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br /> 【七窝八代】 詈词。指全部眷属家族。<br /> 【七满八平】 形容没有空馀的地方。<br /> 【七擒七纵】 同“七纵七禽”。<br /> 【七捞八攘】 到处捞摸扰攘。形容思绪纷乱不宁。<br /> 【七横八竖】 形容纵横杂乱。<br /> 【七疮八孔】 窟窿多。比喻经济上负债累累。<br /> 【七担八挪】 一再耽搁拖延。<br /> 【七嘴八舌】 ①形容人多语杂。②形容饶舌,多嘴。<br /> 【七嘴八张】 形容人多语杂。<br /> 【七纵七禽】 亦作“七纵七擒”。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 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於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后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br /> 【七纵七擒】 见“七纵七禽”。<br /> 【七纵八横】 形容奔放自如。<br /> 【七窍生烟】 形容气愤或焦急至极点。<br /> 【七窍玲珑】 形容聪明灵巧。相传心有七窍,故称。<br /> 【七窍冒火】 同“七窍生烟”。<br /> 【七断八续】 ①形容散乱,不相照应。②断接之处甚多。形容十分破烂。<br /> 【七颠八倒】 ①形容纷乱不堪。②谓失去常态。③犹言颠三倒四。④犹言懵 头转向。<br /> 【七弯八拐】 见“七湾八拐”。<br /> 【七湾八扭】 同“七湾八拐”。<br /> 【七湾八拐】 亦作“七弯八拐”。①多处弯曲,不断转变方向。②形容做事 不直截了当。<br /> 【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以 “三十而立”谓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br /> 【三人成虎】 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战国策?魏策二》: “庞葱与太子质於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於市,而议臣者过於三人矣。原王察之矣。’”又《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亦作“三人成市虎”。《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br /> 【三人为众】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 从尤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言人三为众,虽难尽继,取其功尤高者一人继之,於名为众矣。”后多作“三人成众”。谓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br /> 【三三五五】 三个五个聚集在一起。<br /> 【三三四四】 犹言三三两两。<br />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聚集在一起。形容数目不多。<br /> 【三山五岳】 ①泛指名山。②泛指群山。③泛指各地。<br /> 【三尸五鬼】 比喻奸佞之臣。<br /> 【三天两头】 犹言经常。<br /> 【三夫之言】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昔者 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br /> 【三夫之对】 见“三夫之言”。<br /> 【三五成群】 三个一帮,五个一伙。<br /> 【三不拗六】 谓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br /> 【三瓦两舍】 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它游乐场所的总称。<br /> 【三瓦两巷】 见“三瓦两舍”。<br /> 【三日新妇】 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br /> 【三毛七孔】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唐张守节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 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因以“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机。<br /> 【三反四覆】 反复无常。<br /> 【三分鼎足】 谓一分为三,如鼎足之并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 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br /> 【三六九等】 许多等级,种种差别。<br /> 【三户亡秦】 谓楚虽仅存三户,终于灭亡秦国。<br /> 【三心二意】 谓意志不坚定,犹豫不决。<br /> 【三心两意】 见“三心二意”。<br /> 【三平二满】 ①谓平平稳稳,日子过得去。②平淡,平庸。<br /> 【三占从二】 犹言少数服从多数。语本《书?洪范》:“三人占,则从二人 之言。”孔颖达疏:“从二人之言者,二人为善既钧,故从众也。”<br /> 【三生有幸】 极言幸运之深。<br /> 【三令五申】 再三命令与告诫。<br /> 【三冬二夏】 犹言三两年。<br /> 【三台八座】 泛指高官重臣。<br /> 【三老四少】 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 爷们。<br /> 【三百?齑】 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齑,咸菜。三百?,极言其多, 一时吃不完。<br /> 【三吐三握】 《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 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后以“三吐三握”为求贤殷切之典。<br /> 【三回九转】 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br /> 【三回五次】 多次。<br /> 【三年五载】 几年。“三”、“五”表示大概数量。<br /> 【三年化碧】 《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成玄英疏:“苌弘遭谮,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后以“三年化碧”谓忠心不泯。<br /> 【三江七泽】 泛指江河湖泽。<br /> 【三江五湖】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 称。<br /> 【三好二怯】 同“三好两歹”。<br /> 【三好两歹】 谓时好时病。形容体弱。<br /> 【三好两歉】 同“三好两歹”。<br /> 【三求四告】 再三求告。<br /> 【三更半夜】 一夜分五更,半夜正值三更,为夜深之时。语出《宋史?赵昌 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br /> 【三豕涉河】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 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作“三豕渡河”。后多以喻文字的讹误。<br /> 【三步两脚】 快速行走貌。<br /> 【三足鼎立】 谓三方如鼎足相峙并立。<br /> 【三告投杼】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 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告投杼”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br /> 【三位一体】 ①基督教宣称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圣父、圣子、圣灵(圣神) 三个位格。三者虽各有特定位份,却完全同具一个本体,同为一个独一真神。②谓三者结合成一整体。<br /> 【三言两句】 见“三言两语”。<br /> 【三言两语】 亦作“三言两句”。指简短的言辞。<br /> 【三言讹虎】 犹三人成虎。<br /> 【三灾八难】 ①犹言多灾多难。 ②意外灾难。<br /> 【三灾六难】 见“三灾八难”。<br /> 【三长四短】 ①同“三长两短”。②犹闲话,坏话。<br /> 【三长两短】 ①指意外的事故、灾祸。②特指人的死亡。<br /> 【三妻四妾】 谓妻妾众多。<br /> 【三朋四友】 谓若干朋友。有时含有贬义。<br /> 【三姑六婆】 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 药婆、稳婆。见明陶宗仪《辍耕录?三姑六婆》。<br /> 【三茶六饭】 谓茶饭周全。<br /> 【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 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br /> 【三贞九烈】 旧时形容妇女重视贞节,宁死不改嫁,不失身。三、九,极言 其甚。<br /> 【三贞五烈】 见“三贞九烈”。<br /> 【三牲五鼎】 ①指盛馔佳肴。② 指丰厚的祭品。<br /> 【三皇五帝】 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br />
T:0.006364s,M:260.01 KB
返回顶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