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 从大的、重要的方面观察、考虑问题。<br /> 【大处落墨】 绘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的地方下工夫。比喻做事要在大处着眼。<br /> 【大败亏轮】 遭到很大的失败和损失。<br /> 【大动肝火】 大怒。<br /> 【大张旗鼓】 ①比喻声势、规模很大。②比喻公开。<br /> 【大张挞伐】 ①大规模地用兵征讨。②指进行猛烈抨击或声讨。<br /> 【大?文章】 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语本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 园序》。清黄景仁《砚铭》:“眉山苍苍,大?文章,兽纽头,篆鸟迹,中空无物,何止容卿辈数十。”后用以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参见“大?”。<br /> 【大喜过望】 谓结果比原来希望的更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br /> 【大惑不解】 语本《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 灵。”成玄英疏:“大愚惑者,凡俗也,心识?鄙,触景生迷,所以竟世终身不觉悟也。”后多以“大惑不解”指对事物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br /> 【大厦将倾】 见“大厦将颠”。<br /> 【大厦将颠】 喻情势危急,频临崩溃。<br /> 【大智如愚】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br /> 【大智若愚】 见“大智如愚”。<br /> 【大笔如椽】 语出《晋书?王?传》:“?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 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所草。”后常以“大笔如椽”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br /> 【大街小巷】 指各处街巷。<br /> 【大发雷霆】 比喻大发脾气。<br /> 【大肆厥辞】 铺张辞藻,大展文才。<br /> 【大势已去】 谓有利的局势已经丧失。<br /> 【大势所趋】 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br /> 【大摇大摆】 形容满不在乎、大模大样地走动。<br /> 【大路椎轮】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 有椎轮之质。”大辂,古代华美的大车。椎轮,无辐条的原始车轮。谓大辂由椎轮逐步演变而成,比喻事物的进化,由简到繁,由粗至精。后人亦称始创者为大辂椎轮。<br /> 【大腹便便】 ①形容肚子肥大凸出。②今含贬义。<br /> 【大煞风景】 同“大杀风景”。<br /> 【大煞风趣】 同“大煞风景”。<br /> 【大义灭亲】 春秋时卫大夫石?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杀桓公,而立州吁为 君。石?因设计杀州吁、石厚,《左传》赞之为“大义灭亲”。见《左传?隐公四年》。本指为君臣大义而绝父子的私情。后泛指为维护正义而不顾亲属间的私情。今指为维护正义,对违反祖国人民利益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国法制裁。<br /> 【大义凛然】 形容为维护正义而显出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br /> 【大慈大悲】 佛教语。佛菩萨对众生广大的慈善心和怜悯心。《大智度论》 卷二七:“大慈大悲者,四无量心中已分别,今当更略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后形容人心肠慈善。《云笈七签》卷四:“圣人兴,大慈大悲,爱若赤子,随时化生,随宜救拔。”现多含讽刺意。<br /> 【大经大法】 根本的原则和法规。<br /> 【大模大样】 ①满不在乎或不害怕的样子。②傲慢的样子。<br /> 【大醇小疵】 醇,纯。疵,病。谓大体纯正,略有欠缺。<br /> 【大彻大悟】 谓彻底醒悟。<br /> 【大请大受】 谓优厚的待遇。<br /> 【大澈大悟】 见“大彻大悟”。<br /> 【大头小尾】 犹虎头蛇尾。比喻作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br /> 【大器晚成】 谓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 晚。<br /> 【大兴土木】 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多指盖房子。<br /> 【大错特错】 强调错误到极点。<br /> 【大声疾呼】 大声呼喊,促使别人注意。语出唐韩愈《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蹈水火者之求免於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後呼而望之也;将有介於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br /> 【大胆包身】 谓胆量极大。<br /> 【大缪不然】 见“大谬不然”。<br /> 【大谬不然】 谓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br /> 【大权旁落】 重大权力落在别人手中。<br /> 【大惊小怪】 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慌张或诧异。<br /> 【大惊失色】 非常惊恐,变了脸色。<br /> 【大显身手】 充分显露自己的本事。<br /> 【大显神通】 充分显示出奇的本领。<br /> 【天人之际】 天道与人事相互之间的关系。<br /> 【天工人代】 谓天的职司由人代替执行。语出《书?皋陶谟》:“无旷庶官, 天工人其代之。”<br /> 【天下一家】 谓天下人如一家人。亦指全国统一。<br /> 【天下大乱】 谓全国或世界形势动荡混乱。<br /> 【天下太平】 全国或世界局势安定。亦形容社会秩序好,到处都很安定。<br /> 【天下莫敌】 见“天下无敌”。<br /> 【天下乌鸦一般黑】 比喻坏人坏事各地都差不多,到处都是一样黑暗。<br /> 【天下无敌】 亦作“天下莫敌”。谓普天之下没有对手。形容战无不胜,不 可抵挡。<br /> 【天下无双】 世上独一无二。形容出类拔萃。<br />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谓只要有决心,肯用心思,世上再困难的事也 能办成。<br /> 【天下为公】 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后为一种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br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 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br /> 【天上人间】 ①天上和人间。②比喻境遇悬殊。<br /> 【天上麒麟】 《南史?徐陵传》:“(徐陵)年数岁,家人扌?以候沙门释 宝志,宝志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后因以“天上麒麟”称赞他人之子有文才。<br /> 【天之?民】 见“天之戮民”。<br /> 【天之戮民】 亦作“天之?民”。受天惩罚的人;罪人。<br /> 【天之骄子】 ①汉时匈奴用以自称。后亦泛称强盛的边地少数民族或其首领。 ②比喻有才能、有影响的人。③现有时亦用于讥讽骄气十足的人。<br /> 【天女散花】 《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 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华,同“花”。本以花是否着身验证诸菩萨、声闻的向道之心,声闻结习未尽,花即着身。后多以“天女散花”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br /> 【天王老子】 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br /> 【天公地道】 形容极公平合理。引申为理所当然。<br /> 【天方夜谭】 即《一千零一夜》。原为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古称阿拉伯 国家为天方国。故名。内容广泛,想象丰富,富于神话色彩。因以比喻虚诞夸饰的议论。<br /> 【天打雷劈】 谓受天罚。多用于发誓或诅咒。<br /> 【天平地成】 ①谓禹治水成功,地正其势,天循其时。语出《左传?僖公二 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杜预注:“《夏书》,逸书。地平其化,天成其施,上下相称为宜。”②谓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br /> 【天生天化】 天然生就。<br /> 【天生地设】 犹天造地设。<br /> 【天老地荒】 见“天荒地老”。<br /> 【天地长久】 见“天长地久”。<br /> 【天地剖判】 犹言开天辟地。<br /> 【天地诛灭】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br /> 【天地诛戮】 见“天地诛灭”。<br /> 【天有不测风云】 比喻灾祸难以预料。<br /> 【天成地平】 比喻万事安排妥帖,天下太平。<br /> 【天年不遂】 谓未享天年。<br /> 【天年不测】 谓意外的死亡。<br /> 【天年不齐】 谓命运和流年不相配合,以致运道不好。<br /> 【天各一方】 谓远隔两地,各在一方。语出汉苏武《诗》之四:“良友远别 离,各在天一方。”<br /> 【天衣无缝】 《太平广记》卷六八引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稍闻香 气渐氵农,翰甚怪之,仰视空中,见有人冉冉而下,直至翰前,乃一少女……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翰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后因以“天衣无缝”喻诗文自然浑成,或事物周密完美,泯然无迹。<br /> 【天花乱坠】 亦作“天华乱坠”。佛教传说:佛祖讲经,感动天神,诸天各 色香花,纷纷下坠。《法华经?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佛说此经已,结加趺坐,入於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后以“天花乱坠”形容言谈虚妄、动听而不切实际。<br /> 【天兵天将】 神话中指天神的兵将。<br /> 【天作之合】 《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毛传:“合, 配也。”本谓文王娶大姒为上天所赐。因用作称颂婚姻美满之词。<br /> 【天灾人祸】 ①詈辞。②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br /> 【天灾地妖】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br /> 【天灾地变】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变异。<br /> 【天长日久】 时间长,日子久。<br /> 【天长地久】 《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原指天地存在的久远。后用以形容时间悠久。<br /> 【天昏地黑】 见“天昏地暗”。<br /> 【天昏地暗】 亦作“天昏地黑”。①天地一片昏黑。常用以形容风霾、雷雨 时的自然景象。②指天色晚。③形容异常利害。④喻社会黑暗腐败。<br /> 【天府之国】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苏 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轮。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后专用以美称四川。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br /> 【天空海阔】 ①谓天地广阔。②常用以形容宏大宽阔。<br /> 【天荆地棘】 天地间布满荆棘,喻世途或处境艰难。<br /> 【天荒地老】 亦作“天老地荒”。极言历时久远。<br /> 【天南地北】 ①形容距离遥远。②指距离远的不同地区。③形容(淡话)漫 无边际。<br /> 【天南海北】 ①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②形容(谈话)漫无边际。<br /> 【天香国色】 ①本为称赞牡丹之辞,谓其色香俱非他花可比。②称美丽的女 子。<br /> 【天保九如】 《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 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连用九“如”字,祝颂福寿绵长。后遂以“天保九如”为祝寿颂词。<br /> 【天姿国色】 形容女子姿色绝美。亦指绝色女子。<br /> 【天差地远】 形容相差极远。<br /> 【天冠地屦】 犹言天壤之别,比喻两者差别极大。<br /> 【天怒人怨】 上天震怒,百姓怨恨。形容为害作恶十分严重,引起普遍愤怒。<br /> 【天马行空】 ①神马奔驰于太空。比喻才气横逸,不受拘束。②形容脱离羁 绊,迅猛前进。③比喻言大而夸,脱离实际。<br /> 【天华乱坠】 见“天花乱坠”。<br /> 【天真烂漫】 亦作“天真烂熳”。①纯真自然,不虚伪造作。②形容单纯、 幼稚。<br /> 【天真烂熳】 见“天真烂漫”。<br /> 【天造地设】 天然生成。<br /> 【天造草昧】 ①谓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②谓草创之时。<br /> 【天伦之乐】 家庭中亲人团聚的欢乐。<br /> 【天高地下】 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br /> 【天高地厚】 ①《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 不敢不?。”《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不知地之厚也。”后多以“天高地厚”比喻事物的复杂和艰巨。②形容恩情极为深厚。<br /> 【天高皇帝远】 旧谓远离京城的偏僻地区,王法难以到达。多用以比喻不听 管束,无法无天。<br /> 【天高听下】 谓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br /> 【天高听卑】 ①谓天帝高高在上,却能听到下面人世间的言语,而察知其善 恶。②歌颂帝王圣明。<br /> 【天朗气清】 天色明朗,气候清和。<br /> 【天授地设】 谓天然形成。<br /> 【天崩地坍】 同“天崩地坼”。<br /> 【天崩地坼】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 响。<br /> 【天崩地陷】 同“天崩地坼”。<br /> 【天崩地裂】 同“天崩地坼”。<br /> 【天崩地塌】 同“天崩地坼”。<br /> 【天崩地解】 同“天崩地坼”。<br /> 【天假之年】 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寿。谓能享其天年。<br /> 【天假其年】 同“天假之年”。<br /> 【天从人原】 谓事情的发展恰如所望。<br /> 【天旋地转】 ①比喻世局大变。②形容气势宏大。③形容晕眩。<br /> 【天清日白】 犹言光天化日,大白天。<br /> 【天涯比邻】 谓远在天涯,也象近在身边。语出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r /> 【天涯地角】 指极边远的地方。<br /> 【天涯海角】 指极远的地方。亦形容彼此相隔极远。<br /> 【天粟马角】 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br /> 【天无二日】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常用以比喻一国、一地、一族等不可同时 有二主。<br /> 【天无绝人之路】 谓人的处境濒临绝望时,上天总会给以出路。<br /> 【天道好还】 《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后 以天道循环、报应不爽为“天道好还”。<br /> 【天道无亲】 谓天道公正,无偏无私。<br /> 【天道宁论】 谓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br /> 【天渊之别】 形容差别悬殊。<br /> 【天开地辟】 ①犹言开天辟地。②谓天然形成。<br /> 【天塌地陷】 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br /> 【天摇地动】 谓天地摇晃震动。形容力量或声响巨大。<br /> 【天愁地惨】 形容极度悲哀的气氛或情状。<br /> 【天与人归】 语出《孟子?万章上》:“‘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 ‘天与之。’”《?梁传?庄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归往也。”后以“天与人归”谓天命所属,人心所向。<br /> 【天诛地灭】 为天地所诛灭。意思是天地所不容。多用于发誓、诅咒语中。<br /> 【天经地义】 天地间本当如此、不可更改的道理。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 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三才》:“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br /> 【天经地纬】 ①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 纬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br /> 【天夺之年】 上天褫夺其年寿。谓不能享其天年。<br /> 【天夺之魄】 亦作“天夺其魄”。①上天夺走他的魂魄。谓欲其死。②谓天 使其神志迷乱。<br /> 【天夺其魄】 见“天夺之魄”。<br /> 【天诱其衷】 谓上天开导其心意。<br /> 【天潢贵胄】 指皇族或其后裔。<br /> 【天随人原】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形容事态恰如所望。<br /> 【天网恢恢】 ①谓天道如大网,笼罩一切。常用以比喻帝王的统治无远弗届。 ②比喻作恶必受天罚。<br />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谓天道如大网,虽稀疏却无有漏失。比喻作恶者逃 不出上天的惩罚。语出《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br /> 【天覆地载】 ①《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后以“天覆地 载”形容范围至大至广。②对帝王仁德广被之赞颂。<br /> 【天翻地覆】 ①形容发生根本的变化。②形容秩序大乱。<br /> 【天罗地网】 ①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比喻法禁森严,难以脱逃。②比喻上下 四方,严密包围,无法逃脱。<br /> 【天壤之别】 形容差别极大。<br /> 【天壤王郎】 晋谢道韫嫁王凝之,不称意,叔父谢安慰解之。道韫曰:“不 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后因称妇女所适丈夫不称其意为抱“天壤王郎”之恨。<br /> 【天悬地隔】 谓两者相差极远,如天地之悬隔。语出《南齐书?陆厥传》: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br /> 【天惊石破】 形容巨响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惊。<br /> 【夫子自道】 《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 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财曰:‘夫子自道也。’”指本意说别人而事实上却正说着了自己。<br /> 【夫负妻戴】 相传春秋时,楚狂接舆躬耕而食。楚王使人聘之,请为治淮南。 接舆笑而不应。其妻以为君命不从非忠,从之又违义。于是夫负釜甑,妻戴?器,变名易姓而远徙,莫知所之。见汉刘向《列女传?楚接舆妻》。故以“夫负妻戴” 谓夫妻远徙避世,不慕荣利。<br /> 【夫倡妇随】 见“夫唱妇随”。<br /> 【夫唱妇随】 ①语本《关尹子? 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 唱,一本作“倡”。谓妻子唯夫命是从,处处顺从丈夫。②比喻夫妇相处和睦融洽。<br /> 【夫贵妻荣】 见“夫荣妻贵”。<br /> 【夫荣妻贵】 《仪礼?丧服》: “夫尊於朝,妻贵於室矣。”古代妇女无爵, 嫁而从夫,故云。后以“夫荣妻贵”指丈夫荣显,则妻子随之尊贵。<br /> 【夭桃?李】 见“夭桃?李”。<br /> 【夭桃?李】 亦作“夭桃?李”。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又《召南?何彼?矣》:“何彼?矣,华如桃李。”两诗以桃李之花兴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李”为赞颂新人年少俊美之辞。②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br /> 【太山北斗】 太山为五岳之首,北斗为众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 人。<br /> 【太公钓鱼,原者上钩】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 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后以“太公钓鱼,原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br /> 【太平盛世】 社会安宁昌盛的时代。<br /> 【太平无象】 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 “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於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无象”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br /> 【太阿倒持】 《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 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泰阿即太阿,古剑名。后以“太阿倒持”比喻授人权柄,自受其害。<br /> 【太仓一粟】 犹太仓?米。<br /> 【太仓?米】 大谷仓中一粒小米,喻极渺小。语出《庄子?秋水》:“计四 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米之在大仓乎?”<br /> 【太岁头上动土】 旧时迷信谓在太岁出现的方向动土兴建,会招来灾祸。因 以“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触犯凶恶强暴的人,将会招致祸殃。<br /> 【失之千里,差若毫?】 同“失之毫?,差之千里”。<br /> 【失之交臂】 亦作“失诸交臂”。谓当面错过机会。语本《庄子?田子方》: “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王先谦集解:“虽吾汝终身相与,不啻把一臂而失之,言其暂也。”<br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东隅,日所出处;桑榆, 落日所照处。<br /> 【失之毫?,差之千里】 亦作 “失之毫?,差以千里”。谓细微的失误,可 导致巨大的差错。<br /> 【失之毫?,差以千里】 见“失之毫?,差之千里”。<br />
T:0.007254s,M:267.99 KB
返回顶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