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鸟迹】 鸟兽之迹。<br />
【兽聚鸟散】 谓聚散无常有如鸟兽。多比喻游牧民族。<br />
【兽穷则?】 谓野兽陷于绝境必然进行搏噬反扑。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 会竭力反击。<br />
【献可替否】 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谓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亦泛 指议论国事兴革。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br />
【献替可否】 同“献可替否”。<br />
【死乞白赖】 谓纠缠不休。<br />
【死乞百赖】 见“死乞白赖”。<br />
【死不瞑目】 死了也不闭眼。谓心事未了,死有遗憾。<br />
【死中求生】 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br />
【死中求活】 死中求生。<br />
【死心搭地】 见“死心塌地”。<br />
【死心落地】 犹死心塌地。<br />
【死心塌地】 亦作“死心踏地”。亦作“死心搭地”。①心里踏实;放心。 ②一心一意,不作他想。<br />
【死心踏地】 见“死心塌地”。<br />
【死去活来】 昏厥过去又苏醒过来。形容极度的痛苦或悲哀。<br />
【死且不朽】 犹言至死不忘。<br />
【死皮赖脸】 形容不顾羞耻,纠缠不休。<br />
【死有馀责】 犹死有馀辜。<br />
【死有馀辜】 谓虽死不足抵其罪。形容罪大恶极。<br />
【死有馀罪】 犹死有馀辜。<br />
【死有馀?】 犹死有馀辜。<br />
【死有馀诛】 犹死有馀辜。<br />
【死而不朽】 指身虽死而言论、事业等长存。<br />
【死而後已】 到死才罢休。形容终身奋斗。<br />
【死灰复然】 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或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br />
【死灰复燃】 见“死灰复然”。<br />
【死灰槁木】 比喻枯寂而没有生机。<br />
【死求白赖】 见“死乞白赖”。<br />
【死求百赖】 见“死乞白赖”。<br />
【死别生离】 永久的离别或难期再见的离别。<br />
【死告活央】 苦苦恳求。<br />
【死於非命】 遭受意外灾祸而死亡。非命,横死。<br />
【死骨更肉】 犹起死回生。<br />
【死眉瞪眼】 形容呆滞不活泼。<br />
【死气沉沉】 形容气氛沉闷,不活泼,无生气。<br />
【死败涂地】 指惨败而死伤严重的景象。<br />
【死得其所】 《左传?文公二年》“?(狼?)曰:‘吾未获死所。’” 后因以“死得其所”谓死得有意义。<br />
【死无葬身之地】 谓结局悲惨,不得好死。<br />
【死里求生】 同“死中求生”。<br />
【死里逃生】 形容从极危险的境遇中逃脱出来。<br />
【死模活样】 半死不活的样子。<br />
【死标白缠】 极力纠缠。<br />
【死样活气】 形容没有生气。<br />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三国时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亮遗 命,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军主帅司马懿(仲达)率军追击,却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纶巾羽扇,端坐车中(实乃木人)。懿恐中计,勒马逃回。百姓为之谚曰: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见《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后用以指人虽死,余威犹在。<br />
【死诸葛哧走生仲达】 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br />
【死声?气】 大声嘶喊、哭叫。<br />
【死声活气】 阴阳怪气的声音。<br />
【死声淘气】 见“死声?气”。<br />
【殃及池鱼】 比喻无端受祸。其事本于《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 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后人加以附会,演化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 ‘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br />
【殊方同致】 犹殊途同归。<br />
【殊形诡状】 犹言奇形怪状。<br />
【殊言别语】 指方言土语。<br />
【殊致同归】 同“殊涂同归”。<br />
【殊途同归】 见“殊涂同归”。<br />
【殊路同归】 同“殊涂同归”。<br />
【殊涂同致】 犹殊途同归。<br />
【殊涂同会】 犹殊途同归。<br />
【殊涂同归】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 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於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本谓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br />
【残山剩水】 亦作“残山?水”。①零散的山水;明灭隐现的山水。②残破 的山河。指亡国或经过丧乱后的土地、景物。<br />
【残山?水】 见“残山剩水”。<br />
【残花败柳】 喻指被蹂躏遗弃的女子。<br />
【残兵败将】 指战败后剩馀的兵将。<br />
【残杯冷炙】 ①残剩的酒肉。②指权贵的施舍。<br />
【残渣馀孽】 比喻在消灭或淘汰过程中残存下来的坏人。<br />
【残膏剩馥】 见“残膏?馥”。<br />
【残膏?馥】 犹馀泽。剩馀的美好事物。<br />
【残篇断简】 同“残编断简”。<br />
【残编裂简】 犹残编断简。<br />
【残羹冷炙】 犹残杯冷炙。<br />
【殒身碎首】 犹粉身碎骨。<br />
【?雨尤云】 见“?云尤雨”。<br />
【?云尤雨】 喻男女之间的缠绵欢爱。<br />
【殚见洽闻】 谓见闻、知识十分广博。<br />
【殚思极虑】 谓竭尽心力思考谋划。<br />
【殚智竭力】 竭尽智慧和力量。<br />
【殚诚毕虑】 竭尽忠诚与思虑。<br />
【殚精毕力】 尽心竭力。<br />
【殚精极虑】 犹殚思极虑。<br />
【殚精竭力】 犹殚精毕力。<br />
【殚精竭虑】 犹殚思极虑。<br />
【殚谋戮力】 竭尽智谋和精力。<br />
【歼一警百】 杀一个人来警戒一批人。<br />
【戎马生郊】 《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陈鼓应注:“生於郊, 指牝马生驹犊於战地的郊野。”意谓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后以“戎马生郊”指战乱不断。<br />
【戎马生涯】 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br />
【戎马??】 谓战乱不宁。<br />
【戎马倥偬】 见“戎马倥?”。<br />
【戎马倥?】 谓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br />
【戎马仓皇】 谓战事紧急而忙于应付。<br />
【成人之美】 成全他人为善的美名。<br />
【成人之善】 成全别人为善。<br />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所成就,就不能贪图安逸;贪图安逸, 就不能有所成就。<br />
【成千上万】 见“成千成万”。<br />
【成千成万】 极言数量之多。<br />
【成千累万】 见“成千成万”。<br />
【成千论万】 犹言成千成万。形容数量极多。<br />
【成己成物】 谓由己及物,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语本《礼记?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孔颖达疏:“言人有至诚,非但自成就己身而已,又能成就外物。”<br />
【成也萧何败萧何】 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br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 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后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br />
【成王败寇】 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br />
【成日成夜】 整天整夜,日日夜夜。<br />
【成仁取义】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br />
【成年古代】 犹言长期以来。<br />
【成年累月】 极言时间之长。<br />
【成竹在胸】 画竹子以前,心中先已有竹子的形象。语本宋苏轼《文与可画 ??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后以喻处理事情之前心里早有通盘的考虑和打算。<br />
【成名成家】 树立名声,成为专家。<br />
【成佛作祖】 佛教语。谓修成佛道,成为祖师。亦以喻获得杰出成就。<br />
【成事不足,败事有馀】 不能把事情办好,只能把事情弄坏。<br />
【成事不说】 对做过的事不再提它。<br />
【成城断金】 谓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br />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旧谓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 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反映了以成败论人的观点。<br />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br />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br />
【成风之斫】 同“成风斤”。<br />
【成风尽垩】 同“成风斤”。<br />
【成家立计】 犹言成家立业。<br />
【成家立业】 成立家庭,建立家业。<br />
【成败利钝】 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谓事情的结果好坏。<br />
【成败得失】 犹成败利钝。<br />
【成败论人】 以成功或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br />
【成败兴废】 成功或失败,兴起或衰退。<br />
【成群打夥】 见“成群结夥”。<br />
【成群作队】 见“成群结队”。<br />
【成群逐队】 见“成群结队”。<br />
【成群集党】 谓一部分人结成小团体。<br />
【成群结队】 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br />
【成群结夥】 犹成群结队。谓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伙伙。<br />
【成群结党】 见“成群集党”。<br />
【成团打?】 聚集成群。<br />
【成帮结队】 犹成群结队。<br />
【成双成对】 见“成双作对”。<br />
【成双作对】 配成一对。<br />
【戒骄戒躁】 警惕产生骄傲和急躁的情绪。<br />
【我行我素】 犹言自行其是。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 做。语出《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原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br />
【我见犹怜】 《世说新语?贤媛》“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刘孝标注 引南朝宋虞通之《妒记》:“温平蜀,以李势女为妾。郡主凶妒,不即知之,後知,乃拔刃往李所,因欲斫之。见李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发,敛手向主,神色闲正,辞甚凄惋。主於是掷刀,前抱之:‘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遂善之。”后因以“我见犹怜”为形容美妇之词。<br />
【我负子戴】 谓夫妻同安于贫贱。详“我黼子佩”。<br />
【我醉欲眠】 晋陶潜直率旷放,喜喝酒,朋友至,即取酒共饮,如己先醉, 则谓客曰:“我醉欲眠,卿可去!”见《晋书?陶潜传》。后用为旷放直率的典实。<br />
【我黼子佩】 谓夫妻同享荣华。<br />
【戕身伐命】 伤害身体。<br />
【咸五登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 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於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br />
【咸与惟新】 见“咸与维新”。<br />
【咸与维新】 《书?胤征》:“天吏逸德,烈於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旧染?俗,咸与惟新。”孔传:“言其馀人,久染?俗,本无恶心,皆与更新。”后因以“咸与维新”谓对一切受恶习影响或犯罪的人都准予改过自新或革故图新。<br />
【威刑肃物】 以严刑使人恭顺。<br />
【威武不屈】 谓权势不能使之屈服。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br />
【威重令行】 权势大,有令必行。<br />
【威风八面】 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br />
【威风扫地】 形容声势气派完全丧失。<br />
【威风凛凛】 ①形容声势气派令人敬畏。②指声势气派壮大。<br />
【威凤一羽】 谓略见善政一斑之意。<br />
【戛玉敲冰】 形容声音清脆或音节铿锵。<br />
【戛玉敲金】 犹戛玉敲冰。形容声音清脆或音节铿锵。<br />
【戛玉锵金】 见“戛玉敲金”。<br />
【戛釜撞?】 刮磨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之音。<br />
【戛戛独造】 形容文章别出心裁,富有独创性。<br />
【戛然而止】 突然停止。多指声音。<br />
【戟指嚼舌】 戟指,伸出食、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br />
【截长补短】 ①截取有馀,以补不足。②比喻用长处补短处。<br />
【截趾?履】 犹削足适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强凑合。<br />
【截胫剖心】 砍断足胫,剖开心胸。《书?泰誓下》:“?纣??朝涉之胫, 剖贤人之心。”孔传:“?纣王?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比干忠谏,谓其心异於人,剖而观之。酷虐之甚。”后以“截胫剖心”为暴君酷虐残民之典。<br />
【截然不同】 谓不同之处非常分明。<br />
【截发??】 见“截发留宾”。<br />
【截发留宾】 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 卖以治馔款客,并?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后以“截发留宾”为贤母好客的典故。<br />
【截辕杜辔】 犹拦驾。语本南朝齐孔稚?《北山移文》:“截来辕於谷口, 杜妄辔於郊端。”<br />
【截断众流】 喻识见玄远,超情越识。<br />
【截镫留鞭】 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阖 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后用为对离职官吏表示挽留惜别的套语。亦省作“截镫”。<br />
【截铁斩钉】 同“斩钉截铁”。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干脆。佛教禅宗比喻 截断妄想。<br />
【截鹤续凫】 《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馀,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 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因以“截鹤续凫”比喻事物勉强相代,失其本性。<br />
【臧?亡羊】 《庄子?骈拇》载,臧、?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博塞以 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宋苏轼《和刘道原〈咏史〉》:“仲尼忧世接舆狂,藏?虽殊竟两亡。”<br />
【戮力一心】 见“戮力同心”。<br />
【戮力同心】 亦作“戮力壹心”。亦作“戮力一心”。谓齐心协力。戮,通 “戮”。<br />
【戮力壹心】 见“戮力同心”。<br />
【战火纷飞】 形容战斗频仍、激烈。<br />
【战无不克】 见“战无不胜”。<br />
【战无不胜】 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br />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见“战无不胜,攻无不取”<br />
【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 都能成功。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br />
【战战栗栗】 敬畏戒慎貌。<br />
【战战栗栗】 见“战战栗栗”。<br />
【战战惶惶】 戒慎畏惧貌。<br />
【战战业业】 戒慎畏惧貌。<br />
【战战栗栗】 见“战战栗栗”。<br />
【战战兢兢】 ①畏惧谨慎貌。② 因害怕或寒冷而颤抖貌。<br />
【戴天履地】 顶天立地。犹言生于天地之间。<br />
【戴天?地】 犹戴天履地。<br />
【戴日戴斗】 犹言普天之下。<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