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一劝百】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 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后遂以“讽一劝百”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谓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br /> 【讽多要寡】 讽谕之言多,切要之言少。<br /> 【讽德诵功】 赞美、颂扬功德。<br /> 【谘经诹史】 谓商讨、研究经史。<br /> 【谛分审布】 仔细察看分布状况。<br /> 【?客夺主】 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 主要的事物的地位。<br /> 【讳兵畏刑】 谓慎于用兵和用刑。<br /> 【讳莫如深】 本谓事情重大,提起来会令人痛心,故而隐瞒不言。深,深重。 《?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杨士勋疏:“深,谓君弑、贼奔之深重。以其深重,则为之隐讳。”后指把事情瞒得很紧,不肯走漏一点消息。<br /> 【讳疾忌医】 ①隐瞒疾病,不愿医治。②比喻掩饰缺点错误,害怕批评,不 愿改正。<br /> 【讳恶不悛】 隐恶不改悔。<br /> 【讳树数马】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 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於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 光嘿不应,更答以它语,其不泄如是。”遂以“讳树数马”表居官为人忠诚谨慎。<br /> 【?牙诘屈】 同“诘屈聱牙”。?,通“聱”。<br /> 【讲文张字】 谓讲求文字工丽并张大其词。<br /> 【讲古论今】 上下古今无所不谈。形容话题广泛。<br /> 【讲信修睦】 讲究信用,睦邻修好。<br /> 【讲经说法】 讲论宗教经典,宣传教义。<br /> 【哗世取名】 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br /> 【哗世取宠】 犹言哗众取宠。<br /> 【哗世动俗】 用浮夸的言行去惊动世俗之人。<br /> 【哗众取宠】 用浮夸的言行使众人兴奋激动,博取众人的称赞和支持。<br /> 【谢天谢地】 ①感谢天地神灵。②表示庆幸或感激。<br /> 【谢庭兰玉】 《艺文类聚》卷八一引晋裴启《语林》:“谢太傅问诸子? 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政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生於阶庭耳。’”后遂用以“谢庭兰玉”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br /> 【谢家活计】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从弟谢惠连俱以诗文著称,见《宋书?谢 惠连传》。后遂以“谢家活计”喻指赋诗。<br /> 【谢家宝树】 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br /> 【谢馆秦楼】 指妓院。<br /> 【谢兰燕桂】 谢兰,系“谢庭兰玉”之省称;燕桂,《宋史?窦仪传》载: “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窦仪父)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时称窦氏兄弟为燕山五龙。后遂以“谢兰燕桂”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辈。<br /> 【谦恭下士】 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br /> 【谦躬下士】 犹言谦恭下士。<br /> 【谦虚敬慎】 见“谦虚谨慎”。<br /> 【谦虚谨慎】 亦作“谦虚敬慎”。虚心、恭顺而慎重。<br /> 【谦尊而光】 谓尊者谦虚而显示其光明美德;谦虚。语本《易?谦》:“谦, 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孔颖达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逾越。”阮元校勘记:“《集解》作‘卑者有谦而不逾越’。”一说,尊,通“撙”。退让。<br /> 【谦谦君子】 谦虚谨慎、彬彬有礼的人。<br /> 【谨小慎微】 对待细小的事情谨慎小心。<br /> 【谨本详始】 谓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br /> 【谨行俭用】 谨慎行事,节省费用。<br /> 【谨身节用】 修身饬行,节省其用。<br /> 【谨言慎行】 说话小心,行动谨慎。语本《礼记?缁衣》:“故言必虑其所 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於言而慎於行。”<br /> 【谨始虑终】 谓慎之于始并虑及其终。<br /> 【谨终如始】 谓谨慎小心、始终一致。<br /> 【谨终慎始】 见“谨终如始”。<br /> 【谨谢不敏】 犹言敬谢不敏。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不敏,不聪明,无能力。<br /> 【讴功颂德】 犹言歌功颂德。<br /> 【谩天昧地】 谓无限制地隐瞒一切真实情况欺骗人。<br /> 【谩天谩地】 犹言谩天昧地。<br /> 【谩辞?说】 谎言乱语。<br /> 【谩不经意】 谓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谩,通“漫”。<br /> 【谩藏诲盗】 见“谩藏诲盗”。<br /> 【谩藏诲盗】 谓收藏东西不谨慎而招致盗贼。谩,通“慢”。语出《易?系 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br /> 【谬以千里】 谓错误之极;荒谬到极点。<br /> 【谬托知己】 谓假托为知心朋友。<br /> 【谬妄无稽】 极端错误,毫无根据。<br /> 【谬采虚声】 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有时用为谦词。<br /> 【谬采虚誉】 见“谬采虚声”。<br /> 【谬想天开】 形容想法非常荒谬。<br /> 【谬种流传】 荒谬错误的东西辗转相传。<br /> 【警愦觉聋】 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愦的人警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 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br /> 【谭天说地】 谓所谈内容极为广泛。形容谈论者知识广博。<br /> 【谭言微中】 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br /> 【谮下谩上】 谗毁下级,欺谩上级。<br /> 【识二五而不知十】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 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后以“识二五而不知十”谓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br /> 【识才尊贤】 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br /> 【识文谈字】 见“识文断字”。<br /> 【识文断字】 知晓文字。<br /> 【识字知书】 谓有文化知识。<br /> 【识明智审】 识见明敏,智虑周详。<br />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后以“识时务者为俊杰”谓能认清形势、了解时代潮流者,才是杰出人物。<br /> 【识时通变】 见“识时达变”。<br /> 【识时达务】 认清时势,通达事务。<br /> 【识时达变】 认清时势,通达权变。<br /> 【识途老马】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 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后遂以“识途老马”比喻对某种事情熟悉有经验的人。<br /> 【识微见几】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br /> 【识微见远】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br /> 【识微知著】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br /> 【识涂老马】 见“识途老马”。<br /> 【识礼知书】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br /> 【识变从宜】 谓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br /> 【证龟成鳖】 将乌龟说成甲鱼。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br /> 【议不反顾】 谓为了正义奋勇向前,不回头、后退。议,通“义”。<br /> 【议论英发】 谓崇论弘议,才华横溢。<br /> 【议论风生】 形容谈论广泛、生动而又风趣。<br /> 【议论风发】 见“议论风生”。<br /> 【议论纷纭】 见“议论纷错”。<br /> 【议论纷纷】 见“议论纷错”。<br /> 【议论纷错】 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br /> 【?张为幻】 欺诳诈惑。<br /> 【?张变眩】 犹言?张为幻。<br />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br /> 【读书种子】 读书人,能读书做学问的人。<br /> 【?谀立懦】 谓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br /> 【谗口铄金】 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谓足使金石为之熔化。<br /> 【让三让再】 见“让再让三”。<br /> 【让再让三】 谓几次三番地推让。<br /> 【让逸竞劳】 谓安逸之事互相谦让,劳苦之事互相争抢。<br /> 【让枣推梨】 《梁书?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於床 上,群?皆竞之,泰独不取。问其故,对曰:‘不取,自当得赐。’由是中表异之。”《後汉书?孔融传》“融幼有异才”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法当取小者。’”后遂以“让枣推梨”形容兄弟之间谦让、友爱。<br />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语出《太平御 览》卷四二四引三国魏曹操《礼让令》:“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br /> 【辛壬癸甲】 典出《书?益稷》:“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孔传:“(夏 禹)辛日娶妻,至于甲日,复往治水,不以私害公。”后因用“辛壬癸甲”喻指一心为公,置个人利益于不顾的精神。<br /> 【辜恩负义】 犹言忘恩负义。<br /> 【辨日炎凉】 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列子?汤问》:“孔 子东游,见两小?辩斗。问其故,一?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一?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后因以“辨日炎凉”谓?童的聪明早慧。<br /> 【辨如悬河】 犹言口若悬河。辨,通“辩”。<br /> 【辨若悬河】 见“辨如悬河”。<br /> 【辨物居方】 辨别众物的性质、条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br /> 【辞不达意】 见“辞不达义”。<br /> 【辞不达义】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 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br /> 【辞不获命】 谓辞谢而未获允许。<br /> 【辞金蹈海】 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 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以“辞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br /> 【辞穷理屈】 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br /> 【辞简义赅】 文辞简要,意义完备。<br /> 【辞严气正】 犹言辞严义正。<br /> 【辞严意正】 同“辞严义正”。<br /> 【辞严义正】 措辞严肃,道理正当。<br /> 【辞严谊正】 同“辞严义正”。<br /> 【辩才无阂】 同“辩才无碍”。<br /> 【辩才无碍】 ①佛教语。指佛、菩萨等讲解佛法道理圆通,言词流?,毫无 障碍。②泛指能言善辩。<br /> 【辩口利舌】 能言善辩,伶牙利嘴。<br /> 【辩口利辞】 同“辩口利舌”。<br /> 【青口白舌】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br /> 【青山一发】 青山远望,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极言其遥远。宋苏轼《澄迈 驿通潮阁》诗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后因以“青山一发”借指中原。<br /> 【青山绿水】 青色的山,绿色的水,形容秀丽的景色。<br /> 【青天白日】 ①青天和白日。谓天气晴好。②谓大白天。③喻政治清明。④ 指中国国民党党旗、党徽。<br /> 【青天霹雳】 ①晴天打响雷。佛教禅宗用以表达敏捷崇高的机锋。②晴天打 响雷。常用以喻指突然发生的令人震惊的事情。<br /> 【青出于蓝】 见“青出於蓝”。<br /> 【青出於蓝】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语出《荀子?劝学》: “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杨?注:“以喻学则才过其本性也。”后因以“青出於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br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同“青出於蓝”。<br /> 【青出於蓝】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语出《荀子?劝学》: “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杨?注:“以喻学则才过其本性也。”后因以“青出於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br /> 【青竹丹枫】 青竹生南方,丹枫长北地。因以“青竹丹枫”借指南北。<br /> 【青州从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 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膈’上住。”意谓好酒的酒气可直到脐部。从事、督邮,均官名。后因以“青州从事”为美酒的代称。<br /> 【青肝碧血】 喻以身殉国的精神。<br /> 【青林黑塞】 唐杜甫《梦李白》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后因以 “青林黑塞”喻指知己朋友所在之处。<br /> 【青枝绿叶】 ①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②比喻年轻。<br /> 【青衫司马】 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 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br /> 【青面獠牙】 ①形容人或鬼神的相貌十分丑陋、凶恶。②喻指可怖的景象。<br /> 【青红?白】 ①比喻是非、好歹。②比喻底细、情由。③犹言水落石出。<br /> 【青黄不接】 亦作“青黄未接”。①谓陈粮已经吃完,新粮还未接上。②喻 新老无法交替。③喻新旧失去衔接。<br /> 【青黄未接】 见“青黄不接”。<br /> 【青黄沟木】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 在沟中。比?尊於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於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br /> 【青梅竹马】 ①语出唐李白《长干行》之一:“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以“青梅竹马”形容男女?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②借指自幼相好的青年男女。<br /> 【青云直上】 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干青云而直上。” 后因以“青云直上”喻指飞黄腾达。<br /> 【青云独步】 喻人的地位或学问无与伦比。<br /> 【青裙缟袂】 青布裙、素色衣。谓贫妇的服饰。借指农妇,贫妇。<br /> 【青丝白马】 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 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后因以“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br /> 【青鞋布袜】 借指隐士或平民生活。<br /> 【青楼楚馆】 犹言秦楼楚馆。指歌舞场所。亦指妓院。<br /> 【青霄白日】 犹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br /> 【青霄直上】 同“青云直上”。<br /> 【青钱万选】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张?) 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后因以“青钱万选”比喻文才出众。<br /> 【青钱学士】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张?) 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青钱学士’。”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br /> 【青龙金匮】 指六辰。谓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 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br /> 【青灯古佛】 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br /> 【青灯黄卷】 光线青荧的油灯和纸张泛黄的书卷。借指清苦的攻读生活。<br /> 【青蓝冰水】 “青出於蓝,冰寒於水”的略语。<br /> 【青藜学士】 指博学之士。<br /> 【青蝇染白】 同“青蝇点素”。<br /> 【青蝇点玉】 喻白璧有微瑕。<br /> 【青蝇点素】 汉王充《论衡?累害》:“清受尘,白取垢;青蝇所?,常在 练素。”后因以“青蝇点素”喻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br /> 【青蝇点璧】 见“青蝇点素”。<br /> 【靖言庸回】 同“靖言庸违”。<br /> 【靖言庸违】 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br /> 【静言令色】 犹言巧言令色。<br /> 【静言庸违】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br />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语本《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 後如脱兔,敌不及拒。”形容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br /> 【长才短驭】 犹言大才小用。<br /> 【长才广度】 指才能出众器量宏大的人。<br /> 【长目飞耳】 《管子?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 里之外,隐微之中。”后用以指扩大视听的手段。<br /> 【长生久视】 长久地活着。<br /> 【长生不老】 长久生存,永不衰老。<br /> 【长生不死】 长久生存,永不死亡。<br /> 【长此以往】 长久地这样下去。<br /> 【长吁短气】 见“长吁短叹”。<br /> 【长吁短叹】 谓叹息不已。<br /> 【长年累月】 谓很长时期。长年,整年;累月,月复一月。<br /> 【长安少年】 旧指都城里豪奢轻狂的贵家子弟。<br /> 【长安棋局】 唐杜甫《秋兴》诗之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后以“长安棋局”喻动荡不定的政局。<br /> 【长材小试】 犹言大材小用。<br /> 【长材茂学】 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br /> 【长林丰草】 ①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 服从教制,长而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本谓高大的树林、丰茂的野草,为禽兽栖止之佳处。后用以指隐逸者所居。②指隐逸。<br /> 【长枕大衾】 见“长枕大被”。<br /> 【长枕大被】 语出《北堂书钞》卷一三四引汉蔡邕《协初赋》:“长枕横施, 大被竟床。”谓共倚长枕,同拥大被,形容夫妇相爱。后用以喻兄弟友爱。<br /> 【长往远引】 谓引身远行,一去不返。<br /> 【长命百岁】 谓寿命长,活到百岁。<br /> 【长命富贵】 语出《旧唐书?姚崇传》:“经(佛经)云:‘求长命得长命, 求富贵得富贵。’”后用作祝颂语,指既长寿又富裕显贵。<br /> 【长念?虑】 思前顾后,反覆考虑。?,后。<br /> 【长治久安】 长期治平,永久安定。语出《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 成长治之业。”<br /> 【长春不老】 犹言长生不老。<br /> 【长风破浪】 《宋书?宗悫传》:“■年少时,炳(■叔父)问其志,■曰: ‘原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比喻人的志向远大,气魄雄伟,奋勇前进。<br />
T:0.006777s,M:267.95 KB
返回顶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