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对联大全——郑燮对联集(1) 90 0 0 0 封面图

名家对联大全郑燮对联集(1)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于乾隆三十年(]765),终年七十三岁。他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称为三绝。
  郑板桥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到他出世时家道已经衰落。他少年时虽家境贫困,但能刻苦攻读,学识渊博,应科举试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成年以后,曾在仪征教书、扬州卖画、镇江读书,并漫游过大江南北、燕、赵等地。出任过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知县,历时十二年。他不仅为官清正,且为人民办了不少好事,后因开仓救灾,触忤权贵,得罪了豪绅大吏,因病休乞而抛官封印。离任时两袖清风,囊空如洗,回归扬州、兴化,卖画到老。他善写兰、竹、菊、石,以草书中长撇运笔,浓淡疏密,风睛雨雪,情态逼真。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秀劲潇洒,自创一体,称六分半书,亦称乱石铺地。即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板桥体。他还擅长篆刻,所制形式多样的印章,古朴不俗。他一生撰书过很多对联,与独特的书法、印章,形成三美结合的艺术珍品。他所著诗文甚多,汇编成《郑板桥集》问世,内容多描写入民生活的疾苦,颇为深切,所作《道情》自然真率,为后人传唱,历久不衰。其对联作品主要收集于《郑板桥集》。
  郑板桥生长的清代康雍乾时期,正值我国楹联发展到鼎盛时期。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的郑板桥,他不仅热爱诗书画、印章,而且积极参与当时的对联创作和书写活动。他所撰书的对联,和他传世的诗词文学作品一样,不落旧窠,别具一格。其对联作品,成为我国人民的一份精神宝贵遗产,受到中外人士的好评。郑板桥一生喜爱对联。他从青少年读书起,到教书、卖画、漫游、做官、罢官、卖画终老,可以说在他一生中,撰书对联的活动一直没有间断。郑板桥的对联作品,无一不是崭新的内容,配上独创雅善六分半书的书法,加盖古朴不俗的印章,而凝成三美结合的艺术精品。正是这些别具特色的艺术精品,展示了我国对联艺术的新面貌。

  山随画活;
  云为诗留。
    自题

  山奔海立;
  沙起雷行。
    杂题

  云驶月晕;
  舟行岸移。
    题宫灯

  心清水浊;
  山矮人高。
    题青城山天师洞山门外台榭

  打松算盘;
  得大自在。
    赠某商人

  交忠朝廷;
  因赐百姓。 
    题莱州黄金府台。横批:金修前程。意为効忠朝廷不肯出力,恩赐百姓尚缺一心。
   
  泪尽数行;
  诗留千古。
    述怀

  停画百日;
  戒酒三春。
    自题

  移花得蝶;
  买石饶云。
    题扬州勺园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题苏州网师园撷秀楼

  人贫双月少;
  衣破半風多。
    述贫

  上山拿蚂蚱;
  下河捉螃蟹。
    警戒地方丑恶势力联

  无事此静坐;
  有福方读书。
    题兴华李园静坐亭

  天际识归舟;
  云中辨江树。
    自题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题扬州瘦西湖月观

  为善无不报;
  读书当及时。
    赠郎一鸣

  风篁类长笛;
  流水当鸣琴。
    杂题

  竹疏烟补密;
  梅瘦雪添肥。
    杂题

  江秋逼山翠;
  日瘦抱松寒。
    杂题

  花香蕉露重;
  茶熟竹烟轻。
    杂题

  束云归砚匣;
  裁梦入花心。
    赠李方膺(晴江)

  伴我书千卷;
  可人竹一丛。
    自题书斋

  径幽花气聚;
  波定月光圆。
    杂题

  菊松陶令宅;
  书画米家船。
    题潍坊复园碧云斋

  松枝留古骨;
  梅花无艳情。
    杂题

  洗砚鱼吞墨;
  烹茶鹤避烟。
    杂题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题镇江焦山别峰庵

  顿餐不离盏;
  书画伴终身。
    自嘲

  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间。
    自题

  栽培心上地;
  涵养性中天。
    自题

  黄山云似海;
  天姥日如丸。
    题安徽黄山。 天姥:山名,在浙江嵊县新昌间

  深心讬豪素;
  努力爱春华。
    自题。 豪素:豪通毫,指笔,素指纸,此处为写作的意思

  静检羲轩册;
  浓薰班马香。
    题静检书斋

上一条:名家对联大全——郑燮对联集(2)

上一条:名家对联大全——赵之谦对联集

T:0.006043s,M:243.59 KB
返回顶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