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对联大全
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属浙江省普陀区管辖,岛上山势峻秀,风景宜人,刹寺林立,以海天佛国著称,又有南海普陀之誉,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自五代开山始,历代兴修寺庙,今尚存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及其他庵院、茅篷近百处。三大寺为我国南方清初寺庙建筑群之典型。普陀山的礁岩洞景,日夜吞吐海潮,其声如雷;孤岩石景各具神态,蔚为壮观;大小沙滩,黄如金层软如苔,其中以百步沙、千步沙最为著名。风景名胜区总面积41.95平方公里,其中万顷海波中的普陀山岛12.5平方公里。著名景点如潮音洞、梵音洞、朝阳洞、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南海观音、大乘等。
〖普陀山风景区楹联〗
千峰仰止;
万派朝宗。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
慧光欣普照;
济渡仰慈航。
潘力生题浙江省普陀山
自在自观观自在;
如来如见见如来。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
云日勷瞻祝无量寿;
天人观喜演上乘禅。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
天子万年无边象教;
西方一圣元气鸿蒙。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
幻迹说花开,海岳灵奇通宝界;
明心同月印,楼台灿烂现金光。
刘凤生题浙江省普陀山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苏曼殊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
(普陀山慧济寺亦有此联。)
普天率土怀恩泽;
济难扶危仰德荫。
潘力生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
五朝恩赐无双地;
四海尊崇第一山。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
香曼陀花庄严绝妙;
证菩提树色相皆空。
菲律宾三宝弟子吴文选等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法堂
(此联至今镌刻挂在普济寺法堂的檐柱上。上联曼陀花,茶花的别名,佛教中传说的螺陀花即为茶花。)
兰若即清,竹林亦静;
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郭沫若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
(兰若,梵语阿兰若之略语,指僧人之居处。诸天,众天之总称,佛家认为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等不同的天。)
莲池印月,非空非色;
尘海藏天,无古无今。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
佛有慈心,众生普渡;
门留善念,万事穷通。
李求真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
二业相应,往生有分;
六根都摄,见佛无难。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不肯去观音寺[普陀寺的前身]
听南海梵音,顽石亦生善;
看洛迦紫竹,观音本是人。
圆瑛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大殿
佛德宏深,广度众生当度我;
世情崎岖,不念弥陀更念谁。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
偶尔受持,胜六二河沙菩萨;
刹那称念,等百千亿兆如来。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普门殿
(六二,指六十二种有情。)
无住荫慈云,葱岭祗竹明法果;
真常扬慧日,鹫峰鹿苑在当前。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大殿
幻迹说花开,海岳灵奇通宝界;
明心同月印,楼台灿烂现金光。
刘风生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
南海有仙山,仙山尽是菩提树;
西天通佛岛,佛岛皆为明镜台。
吴恒泰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
感龙王让地,遍山石头开紫竹;
化抉桑留步,满海波涛涌金莲。
释座元、释圣一合撰题浙江省不肯去观音寺[普陀寺的前身]
忉利会上集无量分身,亲受佛嘱;
九华峰颠展一衣覆地,永留其迹。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地藏殿
(亲受佛嘱,指地藏菩萨于忉刹天受如来之嘱,每日晨朝入恒沙禅定观察众机,于如来既天以、弥勒来生之前,现身于地狱之中,以救众生苦难。)
常欣南海驾慈航,普渡众生超苦海;
时念西天悬慧日,光照万姓庇钧天。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观音殿
晏坐等人来,预摄龙华会里有缘之辈;
逢机以笑应,圆彰大肚皮中无所不容。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
普门大士现身尘刹,遍于潮音垂圣迹;
慧萼禅师清像归国,途经紫竹建精蓝。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普济寺的前身]圆通宝殿
乘本愿船、与慈运悲,广度有情登佛地;
说十论经、拔苦兴乐,普令群荫转定业。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
朝汐撼危崖,淜渤涛声,即是观音未现;
海天开净土,庄严世界,居然正法如来。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
(此联旧挂于院内,联语绘景说法相兼。上联开端两句实写。潮音洞日夜吞吐海潮,洞顶有穴,势如危崖,浪石丰激,声右轰雷。撼危崖,写出了潮水的声势。淜渤,言狂起怒作貌。尾句即是砚音显现,既把海水潮汐、险怪百出比作观音显灵,亦点出景点观音现身处和有关的传说。相传观音大士曾现身说法于此,而石崖上即刻有现身处三个大字。下联笔势宕开,展现了一幅风平浪静、广阔无边的海天风光图。净土,佛教名词,谓清静世界之意,这里又喻作狂浪怒涛过后宁静的海天景象,也可看作观音显灵之后,人间污垢已除所呈现出的一片庄严世界。结语居然正法如来,意谓世界已显太平,人民重新安居乐业。正法,佛教语,指正确无误的佛法。如来,佛教所称揭示佛法真谛者。本联将佛教教义结合景点来写,喻意十分丰富。)
雪浪照琳宫,芝草香中,慧日常悬震旦;
天花飞梵座,杨枝雨后,祥云齐护潮音。
佚名题浙江省普济寺
(琳宫,指仙人所居之处,亦为寺院的美称。)
自有佛法以来,无不皆仰大士寻声救苦;
欲度众生至尽,唯如所说普门随应现身。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普门殿
灵迹遍关中,天竺法华,同是慈悲昭感应;
仙山瞻海上,潮音沙屿,偶留声色见神通。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
香像奉金仙,杰阁凌云,日丽中天通上界;
烟霄蹇铁凤,华钟渡水,风回大海引慈航。
魏滋伯题浙江省普陀山不肯云观音院[普济寺的前身]
(蹇,谓飞。)
西方贝叶演真经,总不出戒定慧三条法律;
南海莲花生妙相,也自消闻思修一味圆通。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观音殿
东浙著灵庥,绿水洋头放铁莲,夷族移迎终不去;
西方现梵相,紫竹林间瞻金粟,下民信仰等如来。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百子堂观音殿
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旸而旸,祝率土丰穰,长使众生蒙利乐;
循善信愿登觉岸,说法非法,说相非相,学普门功德,只凭一念起修行。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
(旸,谓晴。率土,指率土之滨。)
航海朝普陀,遍值斋供千僧,蒙老比丘施我,古铜佛像,想是应真阿罗汉;
梯山礼大士,喜游驰名两刹,趋观音洞看他,妙相分形,露出趺坐紫金身。
彭大融题浙江省普济寺大圆通殿
菩提今菩提,具大神通,忽现千般手眼;
自在观自在,是真佛力,总由一念慈悲。
张维屏题浙江省普陀山观音寺
灵迹遍吴中,天竺法华,同是慈悲昭感应;
仙山瞻海上,潮音沙屿,偶留声色见神通。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观音寺
锦屏临海浪;
法雨飞天花。
康有为题浙江省普陀山法雨寺
(锦屏,喻普陀山。)
心融妙理虚空小;
道契真如法界宽。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法雨寺
(虚空,谓太空。)
法雨无偏,心田受润;
慈云既拥,智海乐深。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法雨寺
福海波中,龙吐长生之水;
寿山顶上,鹤栖不老之枝。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法雨寺
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
无机不破,万里无云万里天。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法雨寺
护我正法,一剑横空寒鬼胆;
开兹方便,千花拥座仰佛光。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法雨寺
法流东土,满天云彩现空色;
雨润海甸,遍地赏花闻莲香。
翁志鹏题浙江省普陀山法雨寺
大海仗慈航,广度一切众生,破迷雾,息暴风,意朗心开登觉岸;
弥天施法雨,普润四方国土,布嘉禾,复美树,鸟飞鱼跃乐和曦。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法雨寺
兰若既清,竹林亦静;
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赵朴初题浙江省普陀山潮音洞
即心即佛?但从彼岸问迷津,渡头宝筏开时,慈航有路;
是色是空?诚向兹山瞻法相,洞口祥云护处,变化无方。
叶赫石题浙江省普陀山潮音洞
欲知堂奥幽深,更进一步;
要识门庭广大,如在孤峰。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大乘庵
南海风光,不少骚人墨客,啸咏经堂,诗心通佛性;
普陀景色,几多绿屿青峰,朝恭宝刹,意境入禅机。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大乘庵
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
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冯恕题浙江省普陀山海岸牌坊
(不被,谓不受影响。)
到这山来,未谒普门当先净志;
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须早回头。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海岸牌坊
圣迹著迦山,万国生灵皆乐育;
佛光腾海岛,千年潮夕静波涛。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海岸牌坊
一日两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
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知无觉。
王禹圣题浙江省普陀山海岸牌坊
(两度潮,指中午和半夜的两次海潮,亦称子午潮。)
玉堂一街,如在天上;
金沙千步,疑非人间。
佚名题浙江省普陀山望海亭
四海滔滔,安得一苇航彼岸;
孤亭矫矫,欲齐万岳耸南天。
王震题浙江省普陀山望海亭
〖王震〗王震(1867-1938),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浙江省吴兴人,生于上海。早年学习任伯年书法,中年后拜吴昌硕为师,曾参与发起豫园书画会。好佛,曾任中国佛教会会长。晚年曾为全国艺术家协会理事。著作有《白龙山人诗稿》等。
山以抱员天,半偈通禅诗语佛;
沙滩谈浩劫,一亭临海水朝宗。
吴昌硕题浙江省普陀山望海亭
〖吴昌硕〗吴昌硕(1844-1927),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省安吉人。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沙孟海评: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揉期间,所以比赵之谦高明的多。吴昌硕的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一念即慈航,将以出世渡人还须入世;
十年曾面壁,此是东方初祖来自西方。
沈恩孚题浙江省普陀山望海亭
(上联说观世音菩萨,下联评达摩祖师。登望海亭,既可放眼望海,收亿万重浪于眼底;又宜倾耳听潮,集百千钟乐于耳中。)
心关天下苍生,忧乐为怀,便铁马驰疲,也能成佛;
目视手中黄卷,兴亡不管,纵木鱼敲破,何得登仙。
熊东遨题浙江省普陀山普陀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