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联故事
(一)妙对夺魁
相传,有个穷秀才颇有些才学,但因科举场上徇私舞弊之风盛行,使他屡试不第。这一年,听悦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他便打点行装,赴京赶考。
可是,由于路途遥远,纵然秀才历尽了千辛万苦,待他赶到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了。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主考大人,准他补考。
主考出的题目,是用从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上联。秀才听后,暗想:我何不把一路的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上一说,也好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于是开口对道: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主考一听,心中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秀才从十至一作一下联。秀才想,正好借此机会把这些年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口应道: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主考听罢,连连称妙,接着又应对一番,秀才皆对答如流。这样,这一年状元的桂冠,就被这位对联高手夺去。
(二)巧对戏尚书
解缙幼年读书十分刻苦,他才思敏捷,长于巧对,十岁时就小有名气。
一次,出身翰林的曹尚书想考考他,便差人把他找来。一见面,曹尚书便道:老夫欲出几句联语,你可能和对?解缙从容答道:后生才疏学浅,当堂献丑,还望大人海涵。曹尚书呷了口酒,面对墙上挂的一们墨迹,脱口而曰:醉爱羲之迹,解缙随口吟就:狂吟lsquo;白也rsquo;诗。曹尚书马上又出一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解缙立即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妙对所折服,竟情不自禁地击节喝采起来。
曹尚书见未考住解缙,十分气恼,指着屏风上的画幅又出一联: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道: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寨内将军。
话音刚落,尚书额生冷汗,但还不甘认输,又以教训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
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
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语声刚落,看客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佯醉而退。
(三)戏对识才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才思雄卓,性诙谐,甚爱才,传说他在江西作提学副使时,发现有个读书人与他同名同姓。在唱片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一联你来对。于是随口念道: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一对出得妙!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大夫,司马相如是汉代的文学家。相如二字又当相同来解释。李梦阳意思是:两个相如都不相如,你一个士子能和我同名同姓吗?那个读书人听后略加思索,答道: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真是对得好。魏无忌是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的公子,长孙无忌是唐朝的大臣。无忌二字就是没有忌讳。读书人的意思是:你那里都不忌讳,我这里也无须忌讳。制对者和属对者,都是巧用历史故事,弦外有音。
(四)
相传,古时有位教书先生,学识渊博,其七个弟子都中了进士。为了给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选择佳婿,他出了一个上联: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厘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要求七个学生应对招亲,条件是下联倒序嵌入十个基数。众人冥思苦想,从上午直到月出,终未成对,其中六位先后悒悒而归。最末一位百思不解,正欲离去,忽闻更鼓声声,顿时触景生情,悟出下联: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选。
终于成就了一桩文字姻缘,师生皆大欢喜。
后来,也有人对为: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倍娇
十学士,九进士,八家文豪七家贤,六国五霸四公子,三鼎二汉一统晋
(五)
传说古时一河岸渡头有一艄公,平时喜与人对诗。一日,岸边来了两上京赴考的秀才欲过河,艄公正欲启锚摆渡,忽有一孕妇叫等等,也欲上船来过渡.hellip;hellip;艄公见此妇人长得有些颜色,起了嬉戏之心.于是对船上的三人说:我们来做诗,谁做得好,我就不收他的船钱。做得不好,不予摆渡。两秀才说:这有何难,唯孕妇面有难色。于是艄公先做一样:
我篙儿尖尖,船儿圆圆。渡头讨生活,往来都挣钱。
秀才甲:我笔儿尖尖,砚儿圆圆。下笔如有神,定是文状元。
秀才乙:我箭儿尖尖,弓儿圆圆。操场夺魁首,钦点武状元。
随后三人都用怪怪的眼光盯着孕妇说:该你了hellip;hellip;
只见孕妇不慌不忙,一脚跨上小船,说:
我脚儿尖尖,肚儿圆圆。一胎生三子,文武二状元.老大不争气,河边撑小船。
到岸,孕妇上岸走了。两秀才也低着头上了岸。只艄公一人蹲在船上生闷气,一分钱未收到,反被孕妇嗘落一场hellip;hellip;
(六)焉知鱼不化为龙
明代学者邱浚,(一四一八--一四九五)字仲深,琼山(今广东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老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接着念道:
细雨肩头滴;
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成竹地,对道:
青云足下生。
老师听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让给邱浚。
显贵的儿子不服气,放学回家,将争座位的事,向父亲哭诉。显贵听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来,一见面,就气急败坏地喝道:
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视一笑,从容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显贵一听,吓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闲之辈,长大后定有出息,无话可说,只好放他回去。
邱浚长大后,果真大有出息。他于景泰年间中进士,授编修,成化年间为国子祭酒。孝宗即位,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他天性好学,反对文尚险怪,熟悉国家典故。他认为真德秀编写的《大学衍义》中,治国平天下的条目不够完备,于是博采群书(1),加以补充,称为《大学衍义补》。晚年右目失明,乃坚持阅读,披览不辍。
(七)韩偓代客巧续对
有一年冬天,唐宋诗人韩偓身患重病,躺在福建南安的莲花峰下的石岩书屋里,昏迷不醒。
一天,一个自称道方客人,执意要来拜见,说是要替韩偓治病。书僮将客人带到韩偓床前。只见韩偓容颜枯槁,双目紧闭。来客瞧着这位晚唐大诗人,落得如此冷落凄凉的境地,不禁对官场排贤纳佞、钩心斗角的丑行愤愤不平,于是,掉下了同情的热泪。
来客在韩偓那骨瘦如柴的手上,搭了脉理,随后,解开行李,拿出银针,给韩偓针灸。一会儿,韩渥终于咳嗽一声,吐出一口浓痰,慢慢苏醒过来。
韩偓望着来客,激动地说承蒙先生雪中送炭,治病救人,老身感激不尽!未知先生仙乡何处?
客人站起来,笑盈盈地,用清润的声音答道:学生乃益州人氏。
原来,这位来客,是名四川妇女,出身医药世家。长大后,嫁给一位县令,县令为人刚直不阿,因此得罪了权贵。有一次,权贵摆宴庆筹,她的丈夫,因公事迟来一步,被权贵用一上联难倒,当众奚落一番!并捏造罪名,参他一本,革职回乡。她的丈夫悲愤交集,不幸病死途中。她在悲痛之余!为遂夫愿,乃女扮男装,背乡离并,四海行医,寻访高贤,以求答对。后来闻知韩偓隐居南安,于是不怕关山险阻,前来求见。
韩偓被来客的坚贞和刚毅所感动,便请她告知原对上联。来客念道: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原大夫;
韩偓略一思索,便胸有成竹地说:此冯驯者,官居五原大夫。可用商朝的名相伊尹来对之。接着,便念出了应对的下联:
伊一人,尹无人!伊尹三朝宰相。
妙!韩公真是博古通今!名不虚传!来客发出由衷的赞叹,拜谢而去。
(八)李白巧对胡乡绅
尊称为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七O一七六二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最著各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仅为后代,留下了无数光辉灿烂的诗篇,他的对句,也独具风采。长江三峡一带,流传着他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对句。
唐开元十三年(七二五年)春,风华正茂的李白,为了实现他的凌云壮志,踏上了漫游天下的旅途。一天,他路过三峡重镇南浦(今万县),与当地诗友,吟诗、作赋、联对。当地,有个不学无术,却又喜欢附庸风雅的胡乡绅,十分嫉妒李白的文才,以祝寿为名,请李白及众诗友赴宴。
酒过三巡,胡乡绅虚情假意地,对李白说:久闻先生才华横溢,老夫有一上联,只是苦无下联,今请先生玉成。说完,摇头晃脑地念道:
梁山栽大竹,无须淋水;
胡乡绅的上联,是由三峡一带三个县名组成,自以为绝妙,可以难倒李白。哪
知李白,当即也用三个县名,答道:
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
胡乡绅自知才气不如,怕再对出丑,连忙陪笑说.请喝酒,请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