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张仲景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热) 细辛二两(辛热)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苦寒) 黄芩一两(苦寒) 芍药二两(酸平) 鸡子黄二枚(甘温) 阿胶三两(甘温)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 茯苓三两(甘平) 人参二两(甘温) 白术四两(甘温)芍药三两(酸平)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 干姜一两(辛热) 粳米一斤(甘平)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甘寒)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辛甘,微温) 甘草二两(甘平)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辛温)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中,甘微寒)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辛温) 桂枝(去皮,辛热) 甘草(炙,甘平)以上各等分以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白通汤方
  葱白四茎(辛温) 干姜一两(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热)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加猪胆汁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咸寒) 猪胆汁一合(苦寒)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甘平) 芍药三两(酸平) 生姜三两(切,辛温) 白术二两(甘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后加减法: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炙,甘平) 枳实(破,水渍炙干,苦寒) 柴胡(苦寒) 芍药(酸微寒)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痢。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标签: 伤寒论
注释 0
译文 1
少阴病所表现出来的主要脉证是,脉象微细,精神萎靡疲困,只想睡觉。(281)

少阴病,证见想吐又吐不出来,心烦,精神萎靡疲困,只想要睡觉。到第五六天出现了自行下利,又伴见口渴的,这都属于少阴病的表现。阳虚津乏,所以才引水自救。如果小便颜色清白的,少阴病的特征也就全部具备了。小便清白,是因为下焦阳虚有寒,不能温化制约水液而导致的。(282)

患者寸关尺三部脉都见拘紧之象,反而证见汗出的,是寒盛伤阳的表现,这就属于少阴病了。按理应当出现咽喉疼痛并伴见呕吐和下利等证。(283)

少阴病,出现咳嗽、下利及谵语的,是曾经用过火疗的缘故。患者大多会出现小便困难,这是强发少阴之汗所造成的结果。(284)

少阴病,脉见细沉而数,这是病在里的表现,不可以用汗法。(285)

少阴病,脉见微象,不可以发汗,这是因为本来阳气已有损伤的缘故。阳气既虚,又见尺脉弱涩的,更不可以泻下。(286)

少阴病,脉见紧象,至第七八天时,出现自发的下利,脉象也由紧而突然转微,手脚反而温热,紧脉反而消失的,这是病症将要痊愈的表现,虽然还有心烦和下利,也多会自行痊愈。(287)

少阴病,证见下利,怕冷和蜷卧,如果下利自行停止,手足转为温暖的,可以治愈。(288)

少阴病,证见怕冷和蜷卧,如果时时感到烦热,并想去掉衣服和被子的,可以治愈。(289)

少阴中风证,寸脉见微象,尺脉见浮象的,是将要痊愈的表现。(290)

少阴病将要解除的时间,是从夜间十一时到第二天凌晨五时以前。(291)

少阴病,证见呕吐和下利,如果手足不见逆冷,反而见发热的,一般不会死亡。如果脉搏摸不到的,可以在少阴经的俞穴上灸七壮。(292)

少阴病在第八九天时,出现了周身和手足都热的,是因为邪热郁在膀胱,多会发生尿血。(293)

少阴病,只见四肢厥冷并无汗,如果强行发汗,多会伤动阴血,不知会造成什么部位的出血,有从口鼻出血的,有从眼中出血的。这就叫作下厥上竭,是难治的病症。(294)

少阴病,证见怕冷、身体蜷曲、腹泻和手足逆冷的,不容易治疗。(295)

少阴病,证见呕吐、下利、躁烦不宁、四肢逆冷的,为死证。(296)

少阴病,泻下停止后出现了头目眩晕,并感到一阵阵昏蒙眼黑的,是死证。(297)

少阴病,证见四肢逆冷、恶寒和身体蜷曲躺卧,脉搏摸不到,没有心烦但却躁动不宁的,是死证。(298)

少阴病到第六七天时,出现呼吸表浅而急促的,是死证。(299)

少阴病,脉见微细而沉,证见只愿意躺卧,汗出,不见心烦,自己感觉想呕吐,到第五六天时,自行下利,并出现了烦躁不安,不能躺卧和入睡的,是死证。(300)

少阴病,初得病时反而出现了发热,脉沉的,应当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第一。(301)

麻黄 二两,去节 细辛 二两 附子 一枚,炮后去皮,破成八片

以上三味,用一斗水,先煮麻黄,至消耗掉二升水时,去掉药液上漂浮的白沫,加入其他药物,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两三天时,应当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轻微发汗。如果在二三天时还没有出现更严重的少阴里证,就可以用轻微发汗的方法。第二方。(302)

麻黄 二两,去节 甘草 二两,炙 附子 一枚,炮后去皮,破成八片

以上三味,用七升水,先煮麻黄一两开,去掉药液上的浮沫,加入其他药物,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以上,证见心中烦乱,不能安卧的,应当用黄连阿胶汤治疗。第三方。(303)

黄连 四两 黄芩 二两 芍药 二两 鸡子黄 二枚 阿胶 三两,一方为三挺

以上五味,用六升水,先煮三味药物,煮至留取二升,去掉药渣,加入阿胶烊化至全部消解,稍稍冷却后加入鸡子黄,搅拌均匀。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一两天,口中味道调和,患者感到背部怕冷的,应该用灸法,并应当用附子汤治疗。第四方。(304)

附子 二枚,炮后去皮,破成八片 茯苓 三两 人参 二两 白术 四两 芍药 三两

以上五味,用八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少阴病,证见身体疼痛,手足寒冷,骨节疼痛,脉象偏沉的,应当用附子汤治疗。第五。用前面第四方。(305)

【相关知识】

少阴病的症候是比较复杂的,少阴一经包含水火二气,所以其病变有从寒化和从热化两种类型。阳虚寒化证,因为心肾阳气虚衰,邪从寒化,阴寒内盛所致,主要可见:无热恶寒、身体蜷卧、呕吐、下利清水、四肢厥冷、精神萎靡、小便清长、脉沉微、舌淡苔白等症。阴虚热化证多由于心肾阴液不足,虚热内生,邪从热化,以致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而成,以心烦不得眠、口干咽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证。

少阴病,证见下利,并见大便脓血的,应当用桃花汤治疗。第六方。(306)

赤石脂 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成细末 干姜 一两 粳米 一升

以上三味,用七升水,煮至粳米已熟的时候,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并在药液中加入赤石脂末一方寸匕,一天服三次。如果服一次药后病症痊愈,剩余的药就不要服了。

少阴病,从第二三天一直到第四五天,出现腹中疼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大便脓血的,应当用桃花汤治疗。第七方。用前第六方。(307)

少阴病,证见下利大便夹有脓血的,可以用针刺的方法治疗。(308)

少阴病,见呕吐下利,手足逆冷,心中烦躁得难以忍受的,应当用吴茱萸汤治疗。第八方。(309)

吴茱萸 一升 人参 二两 生姜 六两,切 大枣 十二枚,掰开

以上四味,用七升水,煮至留取二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

少阴病,证见下利,咽喉疼痛,胸闷心烦的,应当用猪肤汤治疗。第九方。(310)

猪肤 一斤

以上一味,用一斗水,煮至留取五升,去掉药渣,加入白蜜一升,炒香的白米粉五合,搅和均匀。分作六次温服。

少阴病已两三天,如果咽喉疼痛的,可给甘草汤。药后不愈的,给桔梗汤。第十方。(311)

甘草汤方

甘草 二两

以上一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半,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两次。

桔梗汤方

桔梗 一两 甘草 二两

以上二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少阴病,如果咽喉有损伤或疮疡,不能讲话、发不出声音的,应当用苦酒汤治疗。第十一方。(312)

半夏 洗,破成枣仁大小,取十四枚 鸡子 一枚,去掉蛋黄,并把苦酒加入鸡蛋壳中

以上二味,把半夏加入苦酒中,再把鸡蛋壳放在刀柄部的铁环上,架在火上使它煮三个开,去掉药渣。渐渐含咽。如果病症不愈,再做三剂服用。

少阴病,证见咽喉疼痛,应当用半夏散或半夏汤治疗。第十二方。(313)

半夏 洗 桂枝 去皮 炙甘草

以上三味,各等份。分别捣细过筛以后,混合均匀。用白米汤调和服下,每次服一方寸匕,一天服三次。如果对服用散剂不能耐受的,可以用一升水,空煮七个开,加入两方寸匕药散,再煮三个开,移出火外稍稍冷却后渐渐咽下。半夏有毒,不应当作为散剂服用。

【相关知识】

少阴包括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分别和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相表里。手少阴经属心,心主火,主血脉,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关;足少阴经属肾,肾主水,主藏精,内含真阴真阳,故肾为先天之本。

少阴病,证见泻下,应当用白通汤治疗。第十三方。(314)

葱白 四茎 干姜 一两 附子 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

以上三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去掉药渣。分二次温服。

少阴病,证见下利,脉象微弱的,给白通汤。如果药后出现下利不止、四肢厥冷、脉搏摸不到、干呕烦躁等症状的,应当用白通加猪胆汁汤治疗。服汤药后,如果脉搏突然显现的,往往是死证;如果脉搏逐渐恢复的,往往可活。白通加猪胆汤。第十四方。(315)

葱白 四茎 干姜 一两 附子 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 人尿 五合 猪胆汁 一合

以上五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去掉药渣,加入胆汁和人尿,搅和均匀。分两次温服。如果找不到猪胆汁,也可以服用。

【相关知识】

在病理情况下,如病邪直犯少阴,或其经证失治误治,均可损伤心肾而形成心肾虚衰的病变。因此,病变达于少阴,邪气已深入,阴阳气血皆虚,病情较为严重。阳气虚则脉象微弱,营血不足,则脉象微小。“但欲寐”是指气血俱虚,神失所养,故见精神萎靡不振,而有似睡非睡之象。

少阴病,两三天不愈,一直到第四五天,证见腹中疼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而疼痛,自行下利的,这是有水气的缘故。患者或者咳嗽,或者伴见小便通利而量多,或者伴见腹泻下利,或者伴见呕吐等症状,应当用真武汤治疗。第十五方。(316)

茯苓 三两 芍药 三两 白术 二两 生姜 三两,切片 附子 一枚,炮后去皮,破成八片

以上五味,用八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如果咳嗽的,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如果见小便清利的,去茯苓。如果见腹泻下利的,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如果见呕吐的,去附子,把生姜的用量增加到半斤。

少阴病,证见下利,大便含有未消化的谷物,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以至将要断绝,身上反而不觉怕冷,患者面色赤红,或者伴见腹中疼痛,或者伴见干呕,或者伴见咽部疼痛,或者下利虽然停止却伴见脉搏摸不到的,应当用通脉四逆汤治疗。第十六方。(317)

甘草 二两,炙 附子 大个的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 干姜 三两,高大肥胖体型的人可以用四两

以上三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药后患者的脉搏能恢复的就可以痊愈。面色红赤的,加葱白九根。腹中疼痛的,去葱白,加芍药二两。呕吐的,加生姜二两。咽中疼痛的,去芍药,加桔梗一两。下利停止后脉搏摸不到的,去桔梗,加人参二两,使用方和病症全部相适应后,才给患者服用。

少阴病,证见四肢厥逆而塞,患者或者见咳嗽,或者见心悸,或者见小便不利,或者见腹中疼痛,或者见泄利并有里急后重感的,应当用四逆散治疗。第十七方。(318)

炙甘草 枳实 破开,用水浸泡后,再炙干 柴胡 芍药

以上四味,各十分,捣细过筛。每次用白米汤调和一方寸匕服下,一天服三次。咳嗽的,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治下利。心悸的,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的,加茯苓五分。腹中疼痛的,加附子一枚,并炮制使它裂开。泻利并有后重感的,先用五升水煮薤白三升,煮至留取三升时,去掉药渣,再加入三方寸匕的药散,煮至留取一升半。分两次温服。

少阴病,证见下利已六七天,又见咳嗽和呕吐、口渴,以及心烦不得闭目休息等证的,应当用猪苓汤治疗。第十八方。(319)

猪苓 去皮 茯苓 阿胶 泽泻 滑石 各一两

以上五味,用四升水,先煮四味药物,煮至留取二升,去掉药渣,加入阿胶烊化至全部消解。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两三天,证见口燥咽干的,应当紧急泻下,适合用大承气汤。第十九方。(320)

枳实 五枚,炙 厚朴 半斤,去皮,炙 大黄 四两,米酒洗 芒硝 三合

以上四味,用一斗水,先煮二味至留取五升,去掉药渣,加入大黄,再煮至留取二升,去掉药渣,加入芒硝,再放到火上煮一两开。分两次温服。服一次药后大便通利,就停服后面的药。

少阴病,证见自发下利,泻水样便,颜色纯青,心下疼痛,口干舌燥的,可以用下法,适合用大承气汤,第二十方。用前面第十九方。另一法用大柴胡汤。(321)

少阴病已六七天,证见腹中胀满并不大便的,应当急速泻下,适合用大承气汤。第二十一方。用前面第十九方。(322)

【相关知识】

“但欲寐”与太阳病“嗜卧”相鉴别。太阳病第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这里的“嗜卧”是正胜邪却的疲乏现象,为疾病向愈的良好转归。本条中“但欲寐”是阴盛阳虚,精神不振,虽然嗜卧而未睡熟,呈现似睡非睡之状。

少阴病,脉见沉象的,应当急速温里,适合用四逆汤。第二十二方。(323)

甘草 二两,炙 干姜 一两半 附子 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

以上三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二次温服。高大肥胖体型的人,可以用大个的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少阴病,证见饮食入口后就呕吐,平时总感到心中蕴郁不舒而想呕吐,但又吐不出来,在开始得病的时候,还见到手足寒凉、脉弦迟等证的,这是胸中有实邪的表现,不可使用下法,而应当涌吐。如果膈上有寒饮而出现干呕的,就不可以用涌吐的方法了,应当温化寒饮,适合用四逆汤。第二十三方。方依照前方。(324)

少阴病,如果见到下利,脉象微涩,呕吐并汗出,频繁下利,但每次大便的量反而很少等证的,应当用灸法温灸患者上部的俞穴。《脉经》记载,灸厥阴可以灸五十壮。
赏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