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续笔·卷八
洪迈
190
0
0
0
封面图
汉表所记事
【原文】
《汉书·功臣表》所记列侯功状,有纪传所轶者①。韩信击魏,以②木罂缶度军,表云:祝阿侯高邑以将军属淮陰,击魏,罂度军。《史记》作缻,盖此计由邑所建③也。信谋④发兵袭吕后,其舍人得罪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书变,告信欲反。晋灼注曰:“《楚汉春秋》,云,谢公也。”表有滇陽侯乐说,《史记》作“栾说”,以淮陰舍人告反,侯,盖非⑤谢公也。须昌侯赵衍从汉王起汉中,雍⑥军塞渭上,上计⑦欲还,衍言从他道⑧,道通。中牟侯单右车,始,高祖微时⑨,有急⑩,给高祖马,故得侯。邔侯黄极忠以群盗长为临江 将,已而为汉击临江 王。祁侯缯贺从击项籍,汉王败走,贺击楚迫骑,以故不得进,汉王顾谓贺祁王。(《史记》作“侯”)颜师占曰:“谓之祁王,盖嘉其功,故宠 褒之,许以为王也。”他复有与传小异者。《史记·张良传》,项梁立韩王成,以良为韩申徒。徐广云:“申徒即司徒,语音讹转也。”而《汉表》,良以韩申都下韩。师古云:“韩申都即韩王信也,《楚汉春秋》作‘信都’,古‘信’‘申’同字。”按良与韩王信了不相干,颜注误矣。自“司徒”讹为“申徒”,自“申徒”为“申都”,自“申都”为“信都”,展转相传,古书岂复可以字义求也?韩信归汉,为治粟都尉,表以为票客。师古曰:“与纪传参错不同,或者以其票疾而宾客礼之,故云票客也。”《史记》作“典客”,《索隐》以为“粟客”。
此外又有官名非史所载者。如:孔聚以执盾从;周灶以长鉟都尉;郭蒙以户卫;宣虎以重将,重将者,主将领辎重也;耏跖以门尉;棘丘侯襄以执盾队史;郭亭以塞路,塞路者,主遮塞要路以备敌寇也;丁礼以中涓骑;爰类以慎将,谓以谨慎为将也;许盎以骈邻说卫,骈邻者,二马曰骈,谓并两骑为军翼也,说读曰税,税卫者,军行初舍止之时主为卫也;许瘛以赵右林将,林将者,将士林,犹言羽林之将也;清侯以弩将;留肹以客吏;冯解散以代大与,大与,主爵禄之官也,《史记》作“太尉”;靳疆以郎中骑千人之类。聊纪于此,以示读史者云。
【注释】
①纪传:记述的材料。轶:散失。
②以:认为。
③建:进献,建议。
④谋:密谋。
⑤盖非:应该不是。
⑥雍:通“拥”,拥挤。
⑦计:打算。
⑧从他道:从别的道路前进。
⑨微时:早年地位低贱的时候。
⑩有急:遇见紧急之事。
顾:于是。
嘉:嘉奖。
许:许诺。
他:其他。
讹:错误。
按:考察,研究。这里指作者认为。了不相干:毫不相干。
展转:经过许多环节。
求:考求。
为:担任。
参错:差异,错漏。
重将:主将。
领辎重:领,掌管;辎重,运输的物资设备。
要路:重要的道路。寇:入侵,侵犯。
弩将:掌管弓箭的官员。
爵禄:官员的爵位俸禄。
聊纪于此:暂且记录在这里。
【译文】
在《汉书·功臣表》中所记载的关于侯官的功绩,有的材料纪传给遗漏了。韩信攻打魏国的时候,用木头和小口大肚、大口小肚的瓦器让军队过河,表上这样说:祝阿侯高邑,认为将军属于淮陰,攻打魏的时候,用瓦器让军队过河。《史记》上罂字作缻,大概这条计策是由高邑所建议的。韩信打算出兵打吕后,有一位舍人,得罪过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但这个舍人的弟弟给皇后打报告,说韩信想谋反。晋灼注释说:“《楚汉春秋》上指出,是谢公。”表上有关于滇陽侯乐说,《史记》上作“栾说”,因为淮陰舍人告发这件事,这里说的侯,并不是指的谢公。须昌侯赵衍,随从汉王起事于汉中,军队拥塞在渭水之上,皇帝想退兵回去,赵衍说从别的道路前进,道路一定能通过。中牟侯单右车,开始的时候,高祖地位低微,遇到一件紧急事,把自己的马给高祖刘邦骑,因为这个原因而得了侯爵。邔侯黄极忠乃是盗贼的头目,后来成为临江 的大将,不久,又替汉朝进攻临江 王。祁侯缯贺跟着刘邦一块打项羽,汉王刘邦败走,缯贺用骑兵打楚王项羽,阻止项羽的军队前进。于是汉王刘邦提拔缯为祁王(《史记》上写为“侯”)。颜师古说:“是指祁王,都是为他庆功嘉奖的意思,所以宠 爱他,说他好,答应将来封他做个王一级的官职。”其他又有与传中所记少有不同。《史记·张良传》中说项梁起兵的时候,立韩王成,用张良为韩申徒。徐广说:“申徒就是司徒,是语音讹传造成的。”而《汉书·功臣表》上说张良为韩申都下韩。颜师古说:“韩申都就是韩王信,《楚汉春秋》上作‘信都’,古时候‘信’字和‘申’字相同。”我认为:张良同韩信是不相干的,是颜师古注释错了。自“司徒”讹传为“申徒”,自“申徒”传为“申都”,自“申都”传为“信都”,这样多次辗转相传,古书难道是可用字义相考求的吗?韩信后来归到汉朝,任治粟都尉,《汉书·功臣表》认为是票客。颜师古认为:“这和纪传说的有出入,或者是因为他骁勇善战,行动敏捷,而被当做宾客对待,故说他为票客吧。”《史记》上作“典客”,《索隐》上认为是“粟客”。
除此之外,还有的官名,并不是史书所记载的。如:孔聚是执盾官;周灶是长鉟都尉官;郭蒙是户卫官;宣虎是重要将领,重要将领就是主将,管理重要的东西;耏跖是个门尉官;棘丘侯襄是个执盾的史官;郭亭是个堵路官,所谓堵路主要是堵塞道路防止敌人入侵;丁礼是个中涓骑官;爰类以慎将,是说要谨慎小心做官;许盎是个骈邻说卫官,骈邻的意思,是说二马为骈,指并贺两骑为军,“说”读作“税”,税卫者,是说兵行初舍止之为的时候主为卫;许瘛为赵右林将官,林将指的就是将士林,犹如羽林的将领官;清侯是管弓箭官;留肹是个客吏;冯解散是个代大与官,大与就是管爵位俸禄的官,《史记》上作“太尉”;靳疆以郎中骑千人之类。聊记录在这里,以供读史书的人做参考。
萧何绐①韩信
【原文】
黥布为其臣贲赫告反②,高祖以语③萧相国,相国曰:“布不宜有此④,恐仇怨妄诬⑤之,请系赫⑥,使人微验淮南⑦。”布遂反。
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⑧,恐其不就⑨,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豨已破⑩,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
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何尚能救黥布,而翻忍于信如此?岂非以高祖出征,吕后居内,而急变从中起,己为留守,故不得不亟诛之,非如布之事尚在疑似之域也。
【注释】
①绐:同“诒”,欺骗,欺诈。
②黥布:原名英布,因犯重罪被判黥刑,故而改名。早年跟随项梁,被项羽立为九江 王。项羽兵败,黥布投奔刘邦。刘邦得天下后,黥布被封淮南王,掌管都六、九江 、庐江 、衡山、豫章郡。高祖刘邦和吕后先后诛杀韩信、彭越等有功之臣,黥布心下惊骇,也密谋反叛。事情败露,黥布被杀。告反:控告谋反。
③以语:将此事告诉。以,以之。语,告诉。
④不宜:不应当。有此:做这种事情。
⑤妄诬:轻妄诬告。
⑥请系赫:请皇上先将贲赫关押起来。系,关押。
⑦微:暗中。验:查验,探访。
⑧召:召他回京师。
⑨就:就范。
⑩诈令人称陈豨已破:派人假装散布陈豨叛乱已经被平定的消息。
强:勉强。
诛:诛杀。
又出其谋:又出自于萧何的计谋。
尚能:尚且能够。
岂非:如果不是。以:因为。
居内:执掌朝中大权。
急变:紧急的变故。
亟:立即。
非如:不像是。疑似:怀疑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域:境地。
【译文】
黥布被他的部下贲赫控告要谋反,汉高祖刘邦把这件事告诉了相国萧何,萧何说:“按说黥布不应当做这种事,恐怕是仇家造谣陷害他,请皇上先把贲赫拘囚起来,然后派人暗中到淮南查访验证。”黥布于是起兵反叛。
韩信被人控告说他要谋反,吕后想把他召回京师,又恐怕韩信不就范,就和萧何商量计策,派人诈称陈豨的叛乱已被平定,并欺骗韩信说:“陈豨的叛乱已被平定,你虽然有病,也要勉强进朝祝贺。”韩信来到京师,就被吕后杀死了。
韩信能够做大将军,实际是萧何在刘邦面前推荐的缘故,现在韩信被杀,又是萧何出的计谋,所以俗语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萧何能救黥布,为什么这样对待韩信呢?难道是因为汉高祖刘邦带兵出征,吕后在朝中把持大权,紧急变故突然发生,萧何认为自己身为留守大臣,所以不得不立即杀掉韩信,不像黥布的事情还处于不太确定的境地,可以从长计议。
蜘蛛结网
【原文】
佛经云:“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庄子》云:“惟虫能虫,惟虫能天。”盖虽①昆虫之微,天机所运②,其善巧方便,有非人智虑③,技解④所可及者。蚕之作茧,蜘蛛之结网,蜂之累⑤房,燕之营巢,蚁之筑垤⑥,螟蛉之祝子之类是已。
虽然⑦,亦各有幸不幸存乎其间。蛛之结网也,布丝引径⑧,捷急上下⑨,其始为甚难。至于纬⑩而织之,转盼可就,疏密分寸,未尝不齐。门槛及花梢竹间,则不终日,必为人与风所败。唯闲屋垣,人迹罕至,乃可久久而享其安。故燕巢幕上,季子以为至危。李斯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仓中之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岂不信哉?
【注释】
①虽:即便。
②运:联系。
③智虑:智慧和考虑。
④技解:技能,技巧。
⑤累:通“垒”,建造。
⑥垤: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口的土。
⑦虽然:虽,虽然;然,这样。
⑧布丝引径:布置蛛丝,牵引径线。
⑨上下:上下爬动。
⑩纬:与“经”相对,编织东西时的横线。
转盼可就:转眼之间就织成了。
疏密分寸:宽窄疏密很有分寸。
未尝不齐:没有不整齐的。
不终日:一日未完,不到一天。
燕巢幕上:燕子在帷帐上筑巢。
数惊恐之:常常为之惊恐害怕。
大庑:大房子。庑,堂下周围的走廊、廊屋。
在所自处:在于自己所处的位置。
信:正确,有道理。
【译文】
佛经说:“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庄子》中也说:“惟虫能虫,惟虫能天。”意思是说,虽然昆虫很微小,但也和天机所联系,它们的巧妙便利,有着人类的智慧和技能所比不上的地方。像蚕作茧,蜘蛛织网,蜜蜂垒房,燕子筑巢,蚂蚁构窝时在穴中堆的小土堆,螟蛉所祝儿子等都是。
虽然这样,它们之间也有幸与不幸。如蜘蛛织网,布置蛛丝,牵引径线,敏捷急促地上下爬动,开始的时候非常艰难。到了织纬线时,则转眼间就织好了,而且宽窄疏密很有分寸,没有不整齐的。织在门槛和花木、竹林之间的,往往不到一天就必定被人或风破坏了。只有织在没人住的空屋里和残垣断壁之间,没有人迹的地方,才可以长时间地安然无事。所以,燕子在帷幕上筑巢,苏秦认为这样很危险。李斯看见衙门的厕所中老鼠吃不干净的食物,人和狗接近时,常常惊慌害怕,粮仓中的老鼠吃仓中积储的粮食,住在大房子下面,没有人狗接近时的惊恐,李斯由此感叹地说:“人贤能或没有才能,就像这老鼠一样,在于它所处的位置不同啊!”难道这话没有道理吗?
孙权称至尊
【原文】
陈寿《三国志》,固多出于一时杂史,然独《吴书》称孙权为至尊,方在汉建安为将军时,已如此,至于诸葛亮、周瑜,见之于文字间亦皆然。
周瑜病困,与权书曰:“曹公在北,刘备寄寓,此至尊垂虑之日①也。”鲁肃破曹公②还,权迎之③,肃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吕蒙遣邓 玄之说郝普曰:“关羽在南郡④,至尊身自临之⑤。”又曰:“至尊遣兵,相继于道⑥。”蒙谋取关羽,密陈计策⑦,曰:“羽所以未便东向者⑧,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陆逊谓蒙曰:“下⑨见至尊,宜好为计。”甘宁欲图荆州,曰:“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至尊当早规⑩之。”权为张辽掩袭,贺齐曰:“至尊人主,常当持重。”权欲以诸葛恪典掌军粮,诸葛亮书与陆逊曰:“家兄年老,而恪性疏,粮谷军之要最,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逊以白权。
凡此之类,皆非所宜称,若以为陈寿作史虚辞,则魏、蜀不然也。
【注释】
①垂虑之日:日日思考的事情。
②鲁肃破曹公:鲁肃和周瑜联合诸葛亮在赤壁大败曹操。
③权迎之:孙权出去迎接鲁肃。
④南郡:今湖北荆州市江 陵一带。
⑤身自临之:离得很近,就像面对着一样
⑥相继于道:已经出发,相继在路上了。
⑦密陈计策:暗地里筹划布置计策。
⑧羽所以未便东向者:关羽之所以没有非常便利地向东扩展势力。便,便利,顺利。东向,向东扩展势力。
⑨下:我,谦辞。
⑩规:规划,谋划。
掩袭:偷袭。
诸葛恪: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的长子,才思敏捷、善于应对。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了吴国大权,骄奢轻敌,被孙峻联合孙亮设计杀害,夷灭三族。典掌:掌管。
性疏:性格疏懒、散漫。
要最:最重要的东西。
足下:对同辈、朋友或者上级的敬称。
所宜称:适当的称呼。
【译文】
陈寿编纂的《三国志》,资料多是来源于当地的杂史,但是唯独在《三国志·吴书》中称孙权为“至尊”,当初孙权在汉朝建安年间做将军时,就是这样了,至于诸葛亮、周瑜二人,见于文字记载也和孙权一样。
周瑜病重时,给孙权写信说:“曹操占据北方,刘备借口寄身驻扎荆州,这二人是至尊您日夜思考的事啊。”鲁肃奉命和诸葛亮合兵在赤壁大破曹操,胜利而归,孙权去迎接他,鲁肃说:“祝愿至尊您的威望恩德泽被天下。”吕蒙派邓 玄之游说郝普时说:“关羽统领南郡(今湖北江 陵),至尊所在的地方离他很近,就像面对着他,很不安全。”又说:“至尊调派了军队,已经相继出发,现在已在路上了。”吕蒙想用计谋攻打关羽,秘密地布置计谋策略,他说:“关羽之所以没有很顺利地向东扩展势力,是因至尊圣明,我等一干人还在的原因。”陆逊对吕蒙说:“我见到至尊,应当很好地为他出谋划策。”甘宁想夺取荆州,他说:“既然刘表考虑事情不甚长远,他的儿子又弱小不成才,至尊您应当早日谋划。”孙权被曹操的大将张辽偷袭,贺齐说:“至尊您身为主公,应当时常稳重固守。”孙权想让诸葛恪主管掌握军中粮草大权,诸葛亮写信给陆逊说:“我的哥哥诸葛瑾年纪大了,而且他的儿子诸葛恪性情疏散,粮草是军中至关重要的物资,他不宜掌管,特地请您转告至尊,另换他人。”陆逊把这话转告了孙权。
所有这些,都不是适宜的称呼,如果认为陈寿写《三国志》这部史书时,用的是不真实的言辞,那么魏国、蜀国就不是那回事了。
三合一
诗词曲大全
诗人大全
诗词标签
搜索
标签:
容斋随笔
上一篇:
容斋续笔·卷七
下一篇:
容斋续笔·卷九
0
注释
0
译文
0
赏析
怎么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T:0.015577s,M:340.38 KB
返回顶部
留言
留言
容斋续笔·卷八 标签编辑
五言古诗
七言乐府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五言乐府
七言古诗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写景的诗句
描写春天的诗句
描写夏天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诗句
描写冬天的诗句
描写雨的诗句
描写雪的诗句
唐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描写风的诗句
描写花的诗句
描写梅花的诗句
描写荷花的诗句
描写菊花的诗句
描写柳树的诗句
描写月亮的诗句
描写山的诗句
描写水的诗句
描写长江的诗句
描写黄河的诗句
描写儿童的诗句
描写鸟的诗句
关于马的诗句
春节的诗句
元宵节的诗句
清明节的诗句
端午节的诗句
七夕的诗句
中秋节的诗句
重阳节的诗句
抒情诗句
爱国诗句
送别诗句
离别诗句
思乡诗句
思念的诗句
爱情诗句
励志诗句
哲理诗句
关于老师的诗句
关于母亲的诗句
关于友情的诗句
关于战争的诗句
关于读书的诗句
小学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
古文观止
菜根谭
古诗十九首
小学古诗
小学古诗80首
小学古诗70首
写景的古诗
咏物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
描写夏天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古诗
描写冬天的古诗
描写雨的古诗
描写雪的古诗
描写风的古诗
描写花的古诗
描写梅花的古诗
描写荷花的古诗
描写柳树的古诗
描写月亮的古诗
描写山的古诗
描写水的古诗
描写长江的古诗
描写黄河的古诗
描写儿童的古诗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含有地名的古诗
节日古诗
春节古诗
元宵节古诗
清明节古诗
端午节古诗
七夕古诗
中秋节古诗
重阳节古诗
古代抒情诗
伤怀的古诗
咏史怀古诗
爱国古诗
送别诗
离别诗
思乡诗
思念的诗
爱情古诗
励志古诗
哲理诗
闺怨诗
赞美老师的古诗
赞美母亲的古诗
关于友情的古诗
关于战争的古诗
忧国忧民的古诗
婉约诗词
豪放诗词
人生必背古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