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人气 评论
李世民 (89) (唐朝诗人)
赋帘 417
初夏 199
宴中山 203
采芙蓉 209
探得李 201
出猎 208
咏桃 221
253
咏雪 247
入潼关 242
芳兰 219
元日 283
琵琶 205
帝京篇 280
赋得李 193
除夜 184
咏饮马 195
临洛水 191
首春 213
咏风 246
冬狩 221
喜雪 220
度秋 212
望雪 241
赐萧瑀 229
赋尚书 228
月晦 213
守岁 262
咏弓 237
咏雨 264
春池柳 222
咏小山 212
0 李世民简介 2501 1 1 0
0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1] 【一说599年1月23日[2]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3]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T:0.010747s,M:278.19 KB
返回顶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