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霜知冰】 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br />
【履霜坚冰】 《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 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后以“履霜坚冰”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br />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br />
【层出叠见】 同“层见叠出”。<br />
【层见迭出】 见“层见叠出”。<br />
【层见错出】 犹层见叠出。<br />
【层见叠出】 亦作“层见迭出”。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br />
【层峦叠嶂】 山峰重叠。<br />
【属词比事】 见“属辞比事”。<br />
【属辞比事】 亦作“属词比事”。连缀文辞,排比史事。后亦泛指撰文记事。<br />
【屦及剑及】 《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投袂而起,屦及于窒息, 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杜预注:“窒皇,寝门阙。”后以“屦及剑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br />
【屦贱踊贵】 屦价贱,踊价贵。受刖刑断足者多,屦无用,故贱。后即以指 刑重且滥。<br />
【己饥己溺】 见“己溺己饥”。<br />
【己溺己饥】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 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br />
【巴人下里】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 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作品。<br />
【巴三览四】 东拉西扯。<br />
【巴山度岭】 爬山越岭。<br />
【巴山越岭】 爬山越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br />
【巴巴劫劫】 心情急切貌。<br />
【巴巴急急】 同“巴巴结结”。<br />
【巴巴结结】 ①勉强,凑合。②勤恳;辛劳。③形容说话不流利。<br />
【巴高枝?】 比喻高攀。v<br />
【巴高望上】 犹高攀,向上爬。<br />
【巷议街谈】 大街小巷间人们的议论。语出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 弹射臧否。”<br />
【弓影杯蛇】 见“弓影浮杯”。<br />
【弓影浮杯】 犹言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br />
【吊民伐罪】 慰问受害的百姓,讨伐有罪的人。<br />
【吊死扶伤】 吊祭死者,扶救伤者。<br />
【吊死问疾】 吊祭死者,慰问病人。<br />
【吊形吊影】 犹言形影相吊。喻孤独寂寞。<br />
【吊胆惊心】 犹言吊胆提心。<br />
【引人入胜】 吸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著胜地。”后多用以指风景或文章等优美吸引人。<br />
【引日成岁】 捱过一天像度过一年。形容思念的深切。<br />
【引水入墙】 比喻自招灾祸。<br />
【引手投足】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语本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br />
【引火烧身】 ①比喻自取毁灭;自讨苦吃。②今亦用以比喻主动地批评自己 的错误,争取他人帮助。<br />
【引古喻今】 征引古代史实或文献来喻说当前的现实。<br />
【引古证今】 引用古代史实或文献来论证当前的行事。<br />
【引申触类】 见“引伸触类”。<br />
【引而不发】 拉满弓弦而不发箭。语出《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 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原指善于教射箭的人,只作跃跃欲射的姿态,以便学的人观摩领会。后用以比喻作好准备,待机行事。或比喻善于引导而不代庖。<br />
【引车卖浆】 语本《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 ?亥。”又:“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卖浆家。”后因以“引车卖浆”泛指卑贱的行业。<br />
【引吭高歌】 拉开嗓子,大声歌唱。<br />
【引伸触类】 亦作“引申触类”。谓从某一事物的原则,延展推广到同类的 事物。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br />
【引虎入室】 犹言引狼入室。<br />
【引虎自卫】 比喻依靠恶势力来保卫自己,反会招来祸患。<br />
【引虎拒狼】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 力,其祸患将更甚。<br />
【引物连类】 谓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他事物。<br />
【引狗入寨】 犹言引狼入室。<br />
【引咎自责】 承认过失,责备自己。<br />
【引咎责躬】 同“引咎自责”。<br />
【引律比附】 古代法律用语。援引律令,类比定罪。<br />
【引风吹火】 比喻挑动别人去扩大事端。<br />
【引狼入室】 比喻自己把坏人引入内部。<br />
【引狼自卫】 犹言引虎自卫。<br />
【引狼拒虎】 见“引虎拒狼”。<br />
【引商刻羽】 古乐律音阶有宫、商、角、徵、羽以及变徵、变宫。商声在五 音中最高,称“引”;羽声等较细,称“刻”。“引商刻羽”,谓曲调高古、讲求声律的演奏。<br />
【引商刻角】 见“引商刻羽”。<br />
【引短推长】 谓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显人之长。<br />
【引新吐故】 犹言吐故纳新。古代道家的养生之术,即吐纳术。<br />
【引经据古】 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br />
【引经据典】 引用经书,根据典籍。语本《後汉书?荀爽传》:“爽皆引据 大义,正之经典。”<br />
【引线穿针】 见“引线穿针”。<br />
【引线穿针】 亦作“引线穿针”。①把线穿上针眼。②比喻从中联系撮合。<br />
【引针拾芥】 比喻事物互相感应。语本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 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br />
【引类呼朋】 呼引气味相投的同类。<br />
【引绳切墨】 木工拉墨线裁直。用以比喻刚直不阿。<br />
【引绳批根】 亦作“引绳排根”。比喻合力排斥异己。<br />
【引绳排根】 见“引绳批根”。<br />
【引绳棋布】 形容纵横整齐。<br />
【弦外之音】 喻言外之意。<br />
【弦外之音】 同“弦外之音”。喻指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br />
【弦外有音】 喻有言外之意。<br />
【弦无虚发】 谓射箭百发百中。<br />
【弩下逃箭】 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因弩箭射远不射近,故有此喻。<br />
【弩张剑拔】 喻雄健。<br />
【弱不好弄】 幼年时不爱嬉戏。<br />
【弱不禁风】 弱得经受不起风吹。喻娇弱。语本唐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 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br />
【弱不胜衣】 形容人瘦弱得连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起。语本《荀子?非相》: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br />
【弱本强末】 谓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br />
【弱肉强食】 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弱国被强 国侵略。语本唐韩愈《送浮屠文?师序》:“弱之肉,?之食。”<br />
【张三李四】 假设姓名,泛指某人或某些人。<br />
【张口掉舌】 谓发表言论。<br />
【张口结舌】 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害怕或惊愕。<br />
【张王李赵】 ①四大姓氏。②四者皆最常见的姓,连用泛指一般人。<br />
【张牙舞爪】 ①形容猛兽的凶相。②形容恶人的猖狂凶恶。③边谈笑边挥舞 手足的样子。<br />
【张公吃酒李公醉】 见“张公吃酒李公醉”。<br />
【张公吃酒李公醉】 唐张?《朝野佥载》卷一:“天后时,谣言曰:‘张公 吃酒李公醉。’张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br />
【张公吃酒李公颠】 见“张公吃酒李公醉”。<br />
【张本继末】 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br />
【张甲李乙】 犹言张三李四。<br />
【张皇失措】 亦作“张惶失措”。亦作“张徨失措”。慌乱失常,不知所措。<br />
【张冠李戴】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有时亦有掉包舞弊之意。<br />
【张袂成阴】 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br />
【张袂成帷】 张开袖子成为帷幕。形容人多。<br />
【张眉努目】 扬起眉毛,瞪着眼睛。喻粗犷浅露。<br />
【张眉努眼】 扬起眉毛,瞪着眼睛。指善于作态。<br />
【张眉张眼】 惊惶不安的样子。<br />
【张?植髭】 谓?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br />
【张眼露睛】 谓瞪着眼睛说瞎话。<br />
【张徨失措】 见“张皇失措”。<br />
【张惶失措】 见“张皇失措”。<br />
【张嘴挢舌】 犹张口结舌。<br />
【张灯结彩】 亦作“张灯结采”。形容喜庆或节日的景象。<br />
【张灯结采】 见“张灯结彩”。<br />
【张脉偾兴】 谓血管膨胀,青脉突起。张,通“胀”。《左传?僖公十五年》 :“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中乾。”杜预注:“气狡愤於外,则血脉必周身而作,随气张动。”后以指因冲动而举措失宜。<br />
【?中彪外】 谓才德充实于内者,则文采必自然发扬于外。<br />
【强中自有强中手】 见“强中更有强中手”。<br />
【强中更有强中手】 强者中还有更强的。比喻技艺或谋略等无止境。<br />
【强本弱支】 见“强本弱枝”。<br />
【强本弱末】 犹强干弱枝。<br />
【强本弱枝】 强干弱枝。<br />
【强本节用】 谓加强农业生产,节约支出。<br />
【强自取折】 见“强自取柱”。<br />
【强自取柱】 谓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br />
【强兵富国】 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br />
【强直自遂】 谓刚正而自行其意,不为人所动摇。<br />
【强枝弱本】 喻地方势力强于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势。<br />
【强弩之末】 《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 ?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谓强弩发出的箭,到了末程,连鲁绢也穿不过。比喻衰微之势。<br />
【强弩之极】 犹强弩之末。<br />
【强弩末矢】 同“强弩之末”。<br />
【强食弱肉】 同“弱肉强食”。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br />
【强记博闻】 谓记忆力强,见闻广博。<br />
【强?劣嘴】 谓说话厉害,不肯让人。<br />
【强将手下无弱兵】 在英勇的将领率领下不会有懦怯的士兵。比喻能干人手 下没有弱者。<br />
【强?弱枝】 加强本干,削弱枝叶。喻加强中央的力量,削弱地方的势力。 语本《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犬牙相临,秉其■塞地利,?本?,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br />
【强嘴硬牙】 谓能说善辩。<br />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虽为强大者,但也压不住盘据在当地的势力。<br />
【强识博闻】 同“强记博闻”。<br />
【强人所难】 勉强别人做难于做到的事。<br />
【强不知以为知】 自己不懂硬以为懂。<br />
【强文假醋】 谓假斯文。<br />
【强文?醋】 同“强文假醋”。<br />
【强死强活】 极言勉强。<br />
【强死赖活】 同“强死强活”。<br />
【强食自爱】 劝慰人的话。谓努力加餐,保重身体。<br />
【强食靡角】 谓饱食而角力求胜。《列子?说符》:“?食靡角,胜者为制, 是禽兽也。”殷敬顺释文:“《韩诗外传》云:‘靡,共也。’《吕氏春秋》云:‘角,试力也。’此言人重利而轻道,唯食而已,亦犹禽兽饱食而相共角力以求胜也。”一说,靡读为摩,谓以角相摩。见俞樾《诸子平议?列子》。<br />
【强得易贫】 谓非分之得容易失去。<br />
【强词夺正】 同“强词夺理”。<br />
【强词夺理】 没有理而硬说成有理。<br />
【强凫变鹤】 语本《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 之则悲。”后以“强凫变鹤”谓硬把野鸭变作仙鹤。喻滥竽充数,徒多无益。<br />
【强嘴拗舌】 说话倔强的样子。<br />
【粥少僧多】 比喻所有甚少而需要者多。<br />
【弹丸黑子】 亦作“弹丸黑志”。喻极小。语出北周庾信《哀江南赋》:“ 地惟黑子,城犹弹丸。”<br />
【弹丸黑志】 见“弹丸黑子”。<br />
【弹雨枪林】 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br />
【弹丸脱手】 比喻作诗圆润精美、敏捷流?。<br />
【弹空说嘴】 犹言唱高调说空话。<br />
【弹斤估两】 形容掂量轻重。<br />
【弹冠相庆】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 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本谓王吉(王阳)、贡禹友善,王吉做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br />
【弹冠振衣】 整洁衣冠。语本《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 振衣。”后多以喻将欲出仕。<br />
【弹冠振衿】 见“弹冠振衣。”<br />
【弹冠结绶】 朋友之间互相援引出仕。<br />
【弥山亘野】 满山遍野。<br />
【弥日累夜】 连日连夜,夜以继日。<br />
【弯弓饮羽】 《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 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石为之开,而况人乎!”《史记?李将军列传》:“广(李广)出猎,见草上容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后因以“弯弓饮羽”形勇猛善射。<br />
【弯腰捧腹】 形容大笑的样子。<br />
【子子孙孙】 子孙后裔;世世代代。<br />
【子曰诗云】 泛指儒家典籍或形容儒生文人引经据典,迂腐不通时务。子, 孔夫子;诗,《诗经》。<br />
【子虚乌有】 指虚构的、不存在的事情。<br />
【孑然一身】 孤零零一个人。<br />
【孔武有力】 勇猛有力。<br />
【孔孟之道】 孔子与孟子的学说及主张,指儒家思想。<br />
【孔思周情】 见“孔情周思”。<br />
【孔席不㈣】 见“孔席不暖”。<br />
【孔席不暖】 亦作“孔席不㈣”。谓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 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br />
【孔情周思】 指儒学的思想、情?。孔,孔子;周,周公。<br />
【存十一於千百】 谓亡多而存少。<br />
【存亡绝续】 继续生存或者灭亡。形容势态十分危急。<br />
【存亡继绝】 亦作“存亡续绝”。原谓使亡国复存,绝嗣得续。亦泛指使濒 临灭亡或已亡者得以继续存在或延续。<br />
【存亡续绝】 见“存亡继绝”。<br />
【存心积虑】 谓长期、一贯的思想、想法。<br />
【存而不论】 把问题搁置起来,不加推究和讨论。<br />
【字顺文从】 用词行文自然妥贴,表达清楚。<br />
【字斟句酌】 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斟酌、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 十分慎重。<br />
【字里行间】 字句之间。亦指文章的某种意思或感情在字句中间隐约透露出 来。语出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於行间,珠玉生於字里。”<br />
【孝子顺孙】 对父母先人孝顺的?孙后辈。<br />
【孝子爱日】 谓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br />
【孝子慈孙】 孝敬父母、祖先的子孙后辈。<br />
【孝子贤孙】 犹言孝子顺孙。<br />
【孜孜不怠】 勤勉努力,毫不懈怠。<br />
【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br />
【孜孜不辍】 同“孜孜不已”。<br />
【孜孜不懈】 同“孜孜不怠”。<br />
【孜孜汲汲】 心情急切、勤勉不懈的样子。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