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坐风生】 亦作“满座风生”。座席之间飘来清风,使同座者都能感到。 比喻来者神气不凡,光采动人。<br />
【满招损,谦受益】 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br />
【满城风雨】 原指秋天的景象。后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众口喧腾,到处哄 动。语出宋潘大临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见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四。<br />
【满面春风】 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br />
【满座风生】 见“满坐风生”。<br />
【满载而归】 装满了东西回来。常形容收获甚丰。<br />
【满腹狐疑】 一肚子疑惑。<br />
【满腹经纶】 形容人饱学而有处理大事的才能。经纶,原指整理丝缕,引申 为人的才能、本领。<br />
【满脸春色】 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br />
【满脸春风】 犹满面春风。<br />
【漆黑一团】 ①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光明。②指社会黑暗。③比喻一无 所知。<br />
【渐入佳境】 《晋书?文苑传?顾恺之》:“恺之每食甘蔗,?自尾至本。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意谓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用来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味逐渐浓厚。<br />
【渐不可长】 谓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br />
【渐至佳境】 见“渐入佳境”。<br />
【漱石枕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 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后以“漱石枕流”形容隐居生活。<br />
【漱流枕石】 犹言漱石枕流。<br />
【沤沫槿艳】 见“沤珠槿艳”。<br />
【沤珠槿艳】 比喻短暂的幻景。沤珠,水泡。槿,木槿花,鲜艳而易凋谢。<br />
【沤浮泡影】 水中气泡。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br />
【漫山遍野】 遍布山野。<br />
【漫山塞野】 同“漫山遍野”。<br />
【漫天大谎】 犹弥天大谎。没有边际的假话。<br />
【漫天匝地】 铺天盖地。<br />
【漫天叫价】 犹漫天要价。<br />
【漫天要价】 无限度地乱要价。常形容所提出的条件、要求过高。<br />
【漫天掩地】 铺天盖地。<br />
【漫天过海】 形容没有边际。<br />
【漫天遍地】 犹漫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br />
【漫天遍野】 犹漫山遍野。<br />
【漫天开价】 犹漫天要价。<br />
【漫天盖地】 遍布天地之间。<br />
【漫天蔽野】 犹铺天盖地。形容盛多。<br />
【漫不加意】 犹漫不经心。<br />
【漫不经心】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br />
【漫不经意】 犹漫不经心。<br />
【漫条斯理】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br />
【渔人之利】 谓利用别人之间的矛盾,而从中轻易取得的利益。<br />
【渔人得利】 《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 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后因以“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br />
【渔翁之利】 犹言渔人之利。<br />
【渔翁得利】 见“渔人得利”。<br />
【渔海樵山】 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br />
【渔阳?鼓】 见“渔阳鼙鼓”。<br />
【渔阳鼙鼓】 亦作“渔阳?鼓”。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 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br />
【滴水不漏】 比喻严密。<br />
【滴水不羼】 形容十分纯正。<br />
【滴水成冰】 形容气候十分寒冷。<br />
【滴水成河】 比喻积少成多。<br />
【滴水穿石】 喻坚持不懈则事必有成。<br />
【滴水难消】 谓虽菲薄之物也不能受用。<br />
【滴露研?】 亦作“滴露研?”。滴水研磨?砂。指用?笔评校书籍。<br />
【滴露研?】 见“滴露研珠”。<br />
【滴露研珠】 指滴水磨墨。<br />
【滴露研?】 见“滴露研珠”。<br />
【漏?春光】 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br />
【漏尽锺鸣】 比喻人的生命已到尽头。<br />
【漏尽钟鸣】 见“漏尽锺鸣”。<br />
【洁己奉公】 谓自身廉洁,为公事尽力。<br />
【洁己从公】 见“洁己奉公”。<br />
【洁身自守】 保持住个人自身的纯洁。<br />
【洁身自好】 保持自身的纯洁,不同流合污。<br />
【洁身自爱】 见“洁身自好”。<br />
【洁身累行】 纯洁身心,约束自己的行为。累,通“?”。<br />
【洁清自矢】 谓保持自身清廉正直。<br />
【洁浊扬清】 犹激浊扬清。<br />
【浇瓜之惠】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载:梁与楚的边亭皆种瓜。楚亭人妒 恨梁人的瓜长得好,夜往毁之。梁县令宋就制止了梁人的报复,并派人帮助楚人灌瓜,使楚瓜日美。楚王以重金相谢,与梁交好。后因以“浇瓜之惠”比喻以德报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纷争。<br />
【浇淳散朴】 亦作“浇醇散朴”。谓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br />
【浇醇散朴】 见“浇淳散朴”。<br />
【潮鸣电掣】 极言气势大、速度炔。<br />
【潦原浸天】 淹没天地。极言水势大。<br />
【潜心涤虑】 谓专心致志。<br />
【潜心笃志】 专心致志。<br />
【潜光匿曜】 见“潜光隐耀”。<br />
【潜光隐德】 谓隐藏德才。<br />
【潜光隐耀】 隐藏光采。常指隐居。<br />
【潜休隐德】 隐藏美德。<br />
【潜形匿迹】 隐蔽形迹,不露真相。<br />
【潜形匿影】 见“潜形匿迹”。<br />
【潜形谲迹】 见“潜形匿迹”。<br />
【潜神嘿规】 专心谋划。<br />
【潜消默化】 暗地消除。<br />
【潜移暗化】 见“潜移默化”。<br />
【潜移嘿夺】 见“潜移默夺”。<br />
【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 变化。<br />
【潜移默运】 不露行迹、自然而然地转移或转变。<br />
【潜移默夺】 谓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br />
【潜移默转】 见“潜移默运”。<br />
【潜蛟困凤】 喻被埋没的贤才。<br />
【潜精研思】 谓专心钻研。<br />
【潜精积思】 见“潜精研思”。<br />
【潜踪匿影】 隐蔽踪迹。<br />
【潜踪隐迹】 隐蔽踪迹。<br />
【潜德秘行】 见“潜德隐行”。<br />
【潜德隐行】 谓不为人知的德行。<br />
【潜濡默化】 犹潜移默化。<br />
【潜濡默被】 犹潜移默化。<br />
【潜踪蹑迹】 谓藏匿行踪。<br />
【潜窃阳剽】 公开或不公开地剽窃。<br />
【潜鳞戢羽】 谓隐藏形迹。<br />
【溃不成军】 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样子。形容惨败。<br />
【溃兵游勇】 指逃散的士兵。<br />
【潘文乐旨】 《晋书?乐广传》:“广善清言而不长於笔,将让尹,请潘岳 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后因以“潘文乐旨”指美好文章的文辞与意旨。<br />
【潘江陆海】 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陆(陆机)才如海,潘(潘岳) 才如江。”后遂以“潘江陆海”形容人诗文方面的才华横溢。<br />
【澈底澄清】 谓完全清楚,毫无遗漏。<br />
【澄思渺虑】 深思远虑。<br />
【澄神离形】 形容用心太专,如痴如呆。<br />
【澄沙汰砾】 谓除去杂质,使之纯洁。<br />
【泼水难收】 相传汉?买臣因家贫,其妻离去,后买臣富贵,妻又求合。买 臣取水泼洒于地,令妻收回,以示夫妻既已离异就不能再合。后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br />
【泼油救火】 用油去扑灭火焰。比喻使用的方法不对头,不仅于事无补,反 使情况更加严重。<br />
【浓妆艳抹】 见“浓妆艳抹”。<br />
【浓妆艳服】 见“浓妆艳裹”。<br />
【浓妆艳饰】 见“浓妆艳饰”。<br />
【浓妆艳裹】 妆饰华丽。<br />
【浓抹淡妆】 同“淡妆浓抹”。<br />
【浓桃艳李】 桃花浓丽,李花鲜艳。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焕发。<br />
【浓妆艳抹】 妆饰艳丽。<br />
【浓妆艳饰】 妆饰华艳。<br />
【浓装艳抹】 见“浓妆艳抹”。<br />
【澡身浴德】 《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孔颖达疏:“澡身, 谓能澡洁其身不染浊也;浴德,谓沐浴於德以德自清也。”谓修养身心,使之高洁。<br />
【澡垢索疵】 犹言吹毛求疵。谓刻意寻人过错。<br />
【泽及枯骨】 恩泽施及死去的人。形容恩情深厚。<br />
【泽吻磨牙】 犹言龇牙咧嘴。凶残貌。<br />
【浊骨凡胎】 凡人的重浊躯体。指尘世之人。<br />
【浊泾清渭】 语本《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其?。”孔颖达 疏:“言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古以为泾水浊,渭水清。比喻是非善恶分明。<br />
【浊质凡姿】 凡庸的姿质。<br />
【激贪厉俗】 谓抑制贪婪之风,劝勉良好的世俗。<br />
【激扬清浊】 见“激浊扬清”。<br />
【激薄停浇】 谓遏制浇薄的社会风气。<br />
【激浊扬清】 语出《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扬清激浊,荡去滓秽, 义也。”本指冲去污水,浮起清水。后用以喻斥恶奖善。<br />
【滥官污吏】 贪污舞弊的官吏。<br />
【滥竽充数】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冒充有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比 喻以次充好。<br />
【济人利物】 谓救助别人,对世事有益。<br />
【济困扶危】 救助处于贫困、危难之境的人。<br />
【济弱扶倾】 救助弱小危难者。<br />
【济窍飘风】 语出《庄子?齐物论》:“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谓大风止则所有的窍孔都空寂无声。后比喻毫无影响与作用的事物。<br />
【济济一堂】 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br />
【沥血叩心】 剖露心胸。比喻竭尽忠诚、恳挚的心意。<br />
【沥血披心】 见“沥血叩心”。<br />
【沥血披肝】 见“沥血叩心”。<br />
【沥胆抽肠】 沥胆披肝。<br />
【沥胆披肝】 剖露肝胆。谓竭诚尽忠。<br />
【沥胆堕肝】 见“沥胆隳肝”。<br />
【沥胆濯肝】 沥胆披肝。<br />
【沥胆隳肝】 沥胆披肝。<br />
【灌夫骂坐】 灌夫,西汉人,初以勇武闻名,为人刚直不阿,任侠,好饮酒 骂人。与丞相田?不和,后因在?处使酒骂座,戏侮田?,为?所劾,以不敬罪族诛。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后用以指人借酒发泄心中的不满。<br />
【澜倒波随】 犹言随波逐流。比喻言行无标准。<br />
【洒心更始】 犹言改过自新。<br />
【牛刀小试】 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显一下身手。<br />
【牛刀割鸡】 亦作“牛刀割鸡”。比喻大材小用。<br />
【牛刀割鸡】 见“牛刀割鸡”。<br />
【牛口之下】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 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后以“牛口之下”、“牛口”借指卑下的地位。<br />
【牛毛细雨】 见“牛毛雨”。<br />
【牛衣夜哭】 见“牛衣对泣”。<br />
【牛衣病卧】 形容贫病交迫。<br />
【牛衣岁月】 谓贫困的生活。<br />
【牛衣对泣】 汉代王章在出仕前家里很穷,没有被子盖,生大病也只得卧牛 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着与妻子诀别。妻子怒斥之,谓京师那些尊贵的人谁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见《汉书?王章传》。后以“牛衣对泣”、“牛衣夜哭”谓因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br />
【牛羊勿践】 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语出《诗?大雅?行苇》:“敦彼 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郑玄笺:“草木方茂盛,以其终将为人用,故周之先王为此爱之,况於人乎?”<br />
【牛角之歌】 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 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後车载之,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汉刘向《说苑? 尊贤》亦载此事。后以“牛角之歌”、“牛下歌”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br />
【牛角书生】 喻勤读之士。<br />
【牛郎织女】 ①牵牛星(俗称牛郎星)和织女星。两星隔银河相对。神话传 说:织女是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嫁河西牛郎后,就不再织。天帝责令两人分离,每年只准于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会一次。俗称“七夕”。相会时,喜鹊为他们搭桥,谓之鹊桥。古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要穿针乞巧。见《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②今常喻指分居两地的夫妻。<br />
【牛星织女】 即牛郎织女。<br />
【牛鬼蛇神】 ①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亦喻指虚幻怪诞 的作品。②比喻歪门邪道之流。<br />
【牛马襟裾】 犹言衣冠禽兽。<br />
【牛高马大】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br />
【牛黄狗宝】 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 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br />
【牛童马走】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br />
【牛溲马勃】 亦作“牛溲马渤”。①牛溲,即牛遗,车前草的别名。马勃, 一名马?,一名屎菰,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两者皆至贱,均可入药。②借指卑贱而有用之材。<br />
【牛溲马渤】 见“牛溲马勃”。<br />
【牛头不对马面】 见“牛头不对马嘴”。<br />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br />
【牛蹄之鱼】 见“牛蹄中鱼”。<br />
【牛蹄中鱼】 处在牛蹄踏出的小坑里的鱼。喻濒临绝境。语本汉刘向《说苑 ?善说》:“庄周贫者,往贷粟於魏文侯。文侯曰:‘待吾邑粟之来而献之。’周曰:‘乃今者周之来见,道傍牛蹄中有鲋鱼焉,大息谓周曰:“我尚可活也。”周曰:“须我为汝南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汝。”鲋鱼曰:“今吾命在盆?之中耳,乃为我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我,汝即求我枯鱼之肆矣。”’”《庄子?外物》有类似记载,作“车辙中有鲋鱼焉”。<br />
【牛听弹琴】 比喻听不懂。<br />
【牛骥共牢】 同“牛骥同?”。<br />
【牛骥同?】 亦作“牛骥同槽”。谓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br />
【牛骥同槽】 见“牛骥同?”。<br />
【牝牡骊黄】 古代善相马的伯乐年老,推荐九方皋为秦穆公访求骏马。三月 后于沙丘求得之。穆公问为何马,回答说是“牡而黄”;穆公派人去看,却是“牝而骊”。于是责备伯乐。伯乐喟然叹息说:“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意思是说九方皋所注意的是马的风骨品性,那些外表他已不去留心,这正是他善于相马的证明。等到马取来,果然是天下稀有的良马。见《列子?说符》。按九方皋,《淮南子?道应训》、《吕氏春秋?观表》等作 “九方堙”、“九方?”。后以“牝牡骊黄”喻指非反映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br />
【牝?鸣辰】 同“牝鸡司晨”。<br />
【牝鸡司旦】 同“牝鸡司晨”。<br />
【牝鸡司晨】 母鸡报晓。旧时贬喻女性掌权,所谓阴阳倒置,将导致家破国 亡。语本《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孔传:“喻妇人知外事。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br />
【牝鸡牡鸣】 同“牝鸡司晨”。<br />
【牝鸡晨鸣】 同“牝鸡司晨”。<br />
【牢不可破】 坚固、紧密不能摧毁或拆开。亦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 不能动摇。<br />
【牢甲利兵】 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br />
【物以希为贵】 见“物以稀为贵”。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