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从人】 放弃自己的成见,服从大家的公论。<br />
【舍本逐末】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汉书?食 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后因以“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只抓细微末节。<br />
【舍本从末】 见“舍本逐末”。<br />
【舍生存义】 见“舍生取义”。<br />
【舍生取义】 不惜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语出《孟子?告子上》:“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br />
【舍生取谊】 见“舍生取义”。<br />
【舍近求远】 同“舍近谋远”。<br />
【舍近谋远】 语本《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意谓舍弃近便 的,追求遥远而无把握的。<br />
【舍短取长】 舍其所短,用其所长。<br />
【舍短录长】 见“舍短取长”。<br />
【舍道用权】 谓变通常道以适应现实的需要。<br />
【舍经从权】 同“舍道用权”。<br />
【舍实听声】 不察实际,只听虚名。<br />
【舍旧谋新】 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 杜预注:“可以谋立新功,不足念旧惠。”后指弃旧求新。<br />
【舐糠及米】 喻贪婪蚕食。<br />
【竹苞松茂】 《诗?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毛传:“苞, 本也。”孔颖达疏:“以竹言苞,而松言茂,明各取一喻,以竹笋丛生而本?,松叶隆冬而不?,故以为喻。”此诗以“竹苞松茂”喻根基稳固,枝叶繁荣,后多用作新屋落成或向人祝寿时的颂词。<br />
【竹柏异心】 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br />
【竹马之友】 《晋书?殷浩传》:“?桓温?语人曰:‘少时吾与浩共骑竹 马,我弃去,浩辄取之。’”后以“竹马之友”指?童时期的朋友。<br />
【竹马之交】 见“竹马之友”。<br />
【竹马之好】 谓?童时期的交谊。<br />
【竹清松瘦】 形容人的状貌瘦健有神。<br />
【竹报平安】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卫公(李德裕)言北 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后以“竹报平安”指平安家书。<br />
【竹烟波月】 雾气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纹。喻月光下优美的景色。<br />
【竹头木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陶公?作荆州时,敕 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後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br />
【竹罄南山】 《汉书?公孙贺传》:“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 为我械。”本言事端繁多,书不胜书,后常以“竹罄南山”谓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br />
【竹篮打水】 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语本唐寒山《诗》之二○八:“我 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br />
【竹篱茅舍】 常指乡村中因陋就简的屋舍。<br />
【竿头日进】 比喻学问、技艺等不断上进。<br />
【笑之以鼻】 以鼻吭气冷笑,表示看不起。<br />
【笑不可支】 形容狂笑不止。<br />
【笑比河清】 谓态度严肃,难见笑容。语出《宋史?包拯传》:“立朝刚毅,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br />
【笑中有刀】 同“笑里藏刀”。<br />
【笑青吟翠】 谓欣赏、吟咏山水。<br />
【笑逐颜开】 眉开眼笑。形容喜悦的样子。<br />
【笑容可掬】 笑容可以用两手挹取。极言其明显而且充分。<br />
【笑处藏刀】 见“笑里藏刀”。<br />
【笑筵歌席】 歌舞欢笑的宴席。<br />
【笑傲风月】 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br />
【笑话奇谈】 可笑的、荒诞不经的谈话或故事。<br />
【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br />
【笑歌戏舞】 谓嬉笑歌舞。<br />
【笑语指麾】 谓一面谈笑,一面指挥调度。<br />
【笑骂从汝】 谓对他人的讥刺置之不理,我行我素。<br />
【笨口拙舌】 见“笨嘴笨舌”。<br />
【笨手笨脚】 谓动作不灵敏。<br />
【笨鸟先飞】 ①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怕?不上别人,抢先动手。②用作 谦词。<br />
【笨头笨脑】 笨拙;愚蠢。<br />
【笨嘴拙舌】 见“笨嘴笨舌”。<br />
【笨嘴笨舌】 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br />
【笙磬同音】 ①谓乐声和谐。②喻人事和协,关系融洽。<br />
【等而下之】 按某一等次,由此再往下;低于某一等级标准。<br />
【等而上之】 按某一等次,由此再往上。<br />
【等夷之心】 见“等夷之志”。<br />
【等夷之志】 《诗?大雅?桑柔》“贪人败类”郑玄笺:“类,等夷也。” 孔颖达疏:“类,比类,故为等夷,谓尊卑齐平朝庭之人。”后因以“等夷之志”谓臣下僭越朝廷之心。<br />
【等米下锅】 ①形容境况很窘迫。②比喻由于某种急需,等着得到某些东西。<br />
【等身著作】 叠起来与身高相等的著作。形容著作之多。<br />
【等量齐观】 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br />
【等闲视之】 亦作“等?视之”。当平常事情看待。多用于否定句。<br />
【等?人家】 普通家庭。<br />
【等?视之】 见“等闲视之”。<br />
【等价连城】 同样有连城之价。形容同等珍贵。<br />
【等礼相亢】 犹言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相待。<br />
【策名委质】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杜预注: “名书於所臣之策。”孔颖达疏:“古之仕者於所臣之人书己名於策,以明系属之也。”后用以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br />
【策名就列】 书名于策,就位朝班。意谓做官。<br />
【策马飞舆】 谓驾马车疾行。<br />
【策无遗算】 所出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br />
【策顽磨钝】 鞭策愚顽,磨砺迟钝。极言勉力奋进。<br />
【策驽砺钝】 驱策劣马,磨砺钝刀。谓勉为其难,努力从事。驽,低能的马; 钝,不锋利的刀。<br />
【筌蹄一悟】 谓从利禄的束缚中觉悟过来。<br />
【答非所问】 回答的内容不是人家要问的。<br />
【答问如流】 形容对答流?。<br />
【筋疲力倦】 犹言筋疲力尽。<br />
【筋疲力敝】 同“筋疲力尽”。<br />
【筋疲力竭】 同“筋疲力尽”。<br />
【筋疲力尽】 筋肉疲乏,体力竭尽。<br />
【笔下生花】 谓所写文章十分美妙。<br />
【笔下超生】 在书写判决书等文书时,尽可能给予宽容或开脱。<br />
【笔老墨秀】 谓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br />
【笔伐口诛】 书面和口头宣布罪状,进行声讨。<br />
【笔走龙蛇】 喻文笔纵放,挥洒自如。<br />
【笔困纸穷】 谓所写文字极多。<br />
【笔底春风】 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br />
【笔底超生】 犹言笔下超生。<br />
【笔底龙蛇】 犹言笔走龙蛇。<br />
【笔酣墨饱】 谓文章表达流?,内容充足。<br />
【笔冢研穿】 秃笔成坟,砚磨穿孔。谓写作著述功力极深。<br />
【笔饱墨酣】 犹言笔酣墨饱。<br />
【笔歌墨舞】 谓文笔奇妙精采。<br />
【笔误作牛】 《晋书?王献之传》:“桓温尝使?王献之?书扇,笔误落, 因画作乌??牛,甚妙。”后因以“笔误作牛”喻随机应变,化拙成巧或持功补过。<br />
【笔墨之林】 斯文萃集的地方。<br />
【笔墨官司】 指书面上的争辩。<br />
【笔墨横姿】 谓书画诗文美妙多姿。<br />
【笔翰如流】 谓文笔快捷无滞。<br />
【笔头生花】 犹言笔生花。<br />
【节上生枝】 见“节外生枝”。<br />
【节中长节】 犹节外生枝。<br />
【节外生枝】 亦作“节上生枝”。枝节外又生出杈枝。喻问题旁出,事外复 生事端。<br />
【节衣素食】 犹言节衣缩食。<br />
【节衣缩食】 省吃省穿。泛指节俭。<br />
【节威反文】 节减威强,复用文理。<br />
【节变岁移】 谓节令变换,年岁转换。<br />
【箝口侧目】 口不敢言,邪目而视。谓敢怒而不敢言。<br />
【箝口结舌】 闭口不敢发表言论。<br />
【箸长碗短】 形容家用器物凌乱不全。<br />
【箕山之志】 见“箕山之节”。<br />
【箕山之风】 隐士的风范。<br />
【箕山之节】 《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於沛泽之中,曰:‘…… 请属天下於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於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於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后因“箕山之节”谓隐居不仕的节操。<br />
【箕山之操】 见“箕山之节”。<br />
【箕山挂瓢】 相传许由隐居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躬耕自食,以手掬饮。人 遗一瓢,挂于树,风吹历历作声,以为烦,弃之。事见明敬虚子《小隐书?许由》。后用为隐居不仕之典。<br />
【箕引裘随】 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br />
【箕风毕雨】 《书?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 “箕星好风,毕星好雨。”本喻百姓各有所好。后因以“箕风毕雨”谓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br />
【箕翕斗&lt;?斗&gt;】 用箕斗收取。谓苛敛民财。<br />
【箕帚之使】 持箕帚,以供扫除之役。借作己妻之谦称。<br />
【算沙抟空】 《太平御览》卷七四引《鲁连子》:“淄渑之沙,计?不能数。”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以“算沙抟空”谓驾御繁难,能人之所不能。<br />
【算无遗策】 谓谋划周密,从不失误。<br />
【算尽锱铢】 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谓苛敛钱财。<br />
【管中窥豹】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 门生?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谓从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斑纹。后用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br />
【管仲随马】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 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后以“管仲随马”谓尊重前人的经验。<br />
【管秃?焦】 笔写秃了,嘴?说干了。比喻交涉过程中费了很大的气力。<br />
【管宁割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后以“管宁割席”谓不与志同道合者为友。<br />
【管窥之见】 比喻短浅的见识。<br />
【管窥之说】 比喻见识短浅的言论。<br />
【管窥蛙见】 管窥,人从管中所见之天;蛙见,蛙从井中所见之天。比喻见 识短浅,眼界狭窄。<br />
【管窥蠡测】 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窥天,以蠡测海,以?撞锺, 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后因以“管窥蠡测”比喻眼界狭小,见识短浅。<br />
【管蠡窥测】 犹言管窥蠡测。<br />
【箧书潜递】 谓秘密传递书信。<br />
【范水模山】 喻效法模仿他人。<br />
【箭在弦上】 语出《太平御览》卷五九七引北齐魏收《魏书》:“陈琳作檄, 草成。呈太祖(曹操)。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疾病。’太祖平?,谓陈琳曰:‘君昔为本初(袁绍)作檄书,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琳谢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发。’太祖爱其才,不咎。”《三国演义》第三二回作“箭在弦上”。后用来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做或话不得不说的时刻。<br />
【箭拔弩张】 犹言剑拔弩张。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br />
【箭穿雁嘴】 亦作“箭穿着雁口”。比喻不开口说话。<br />
【篆刻?雕】 喻指小技。<br />
【篝火狐鸣】 原指秦末陈涉于竹笼中置火,学狐狸叫声,假托狐鬼之事,以 发动群众起事。《史记?陈涉世家》:“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篝火狐鸣”指图谋起义。<br />
【篝灯呵冻】 置灯于笼中,并以口气嘘物取暖。喻写作之勤奋。<br />
【笃而论之】 确切地评述。<br />
【笃志好学】 志趣专一,爱好学问。<br />
【笃定泰山】 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br />
【笃信好学】 谓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勤奋学习。<br />
【笃新怠旧】 犹言喜新厌旧。<br />
【笃实好学】 认真踏实,爱好学问。<br />
【笃论高言】 确切高明的言论。<br />
【笃学不倦】 专心学习,不知疲倦。<br />
【筑岩钓渭】 见“筑岩钓渭”。<br />
【筑岩钓渭】 傅说初隐于傅岩,为胥靡版筑以供食,后为殷高宗贤相。吕尚 钓于渭滨,后为周文王师。后因以“筑岩钓渭”指贤士隐居待时。<br />
【筑舍道傍】 犹言筑室道谋。比喻人多口杂,办不成事。<br />
【筑室反耕】 建筑房舍,分兵归田,表示作长期屯兵之计。<br />
【筑室道谋】 盖房子,同过路的人商量。喻己无主见,东问西问,人多言杂, 必难成事。<br />
【筑台募士】 燕昭王厚礼招贤,筑宫师事郭隗,而贤士归之。事见《战国策 ?燕策一》。后因以“筑台募士”为招贤之典。<br />
【筑坛拜将】 《汉书?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 将军,问以计策。”后因以“筑坛拜将”指仰仗贤能。<br />
【筑岩钓渭】 傅说初隐于傅岩,为胥靡版筑以供食,后为殷高宗贤相。吕尚 钓于渭滨,后为周文王师。后因以“筑岩钓渭”指贤士隐居待时。<br />
【篡党夺权】 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权。<br />
【筚门圭窬】 同“筚门闺窦”。<br />
【筚门圭窦】 见“筚门闺窦”。<br />
【筚门闺窬】 同“筚门闺窦”。<br />
【筚门闺窦】 柴门小户。喻指穷人的住处。<br />
【筚路蓝褛】 同“筚路蓝缕”。<br />
【筚路蓝缕】 《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孔颖达疏: “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因以“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辛。<br />
【筚路褴褛】 同“筚路蓝缕”。<br />
【筱{&#11950;辂}之箭】 用筱竹、{&#11950;辂}竹制成的箭。谓良箭。<br />
【??画涂】 用帚扫洒水之地,用刀划泥路。极言其易。<br />
【簧口利舌】 形容善于言辞。多含贬义。<br />
【?簋之风】 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br />
【?簋不?】 见“?簋不饰”。<br />
【?簋不饬】 见“?簋不饰”。<br />
【?簋不饰】 对做官不廉正者的一种婉转的说法。不饰,不整饬。<br />
【簪星曳月】 形容佩带光彩耀眼。<br />
【簪笔磬折】 古代插笔备礼,曲体作揖,以示恭敬。<br />
【簪蒿席草】 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br />
【簪缨门第】 旧指显贵人家。<br />
【箪豆见色】 谓计较小利。语出《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 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於色。”<br />
【箪食豆羹】 一箪饭食,一豆羹汤。谓少量饮食。亦以喻小利。<br />
【箪食壶酒】 一箪食,一壶酒。谓少量饮食。<br />
【箪食壶浆】 ①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以 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后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②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高子执箪食与四?脯,国子执壶浆,曰:‘吾寡君闻君在外,?饔未就,敢致糗于从者。’”后用为饷馈食饮的典故。<br />
【箪食瓢饮】 《论语?雍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br />
【箪瓢陋巷】 《论语?雍也》载: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 乐,孔子称赞他说:“贤哉回也!”后以“箪瓢陋巷”为生活清贫的典故。<br />
【箪瓢陋室】 犹言箪瓢陋巷。<br />
【箪瓢屡空】 谓饮食不继,生活贫困。<br />
【箪瓢屡罄】 犹言箪瓢屡空。<br />
【箪醪投川】 相传古有良将,得到别人赠送的一箪酒,为了表示与部下共享, 把酒倒在河里,让兵士从下游取水饮之。事见汉黄石公《三略?上略》。或以为越王勾践事,见《吕氏春秋?顺民》。后以“箪醪投川”为将领爱抚部下,甘苦与共的典实。<br />
【简切了当】 见“简截了当”。<br />
【简明扼要】 谓简单明白,抓住要点。<br />
【简约详核】 简要翔实。<br />
【简捷了当】 直截了当。<br />
【简落狐狸】 抓住狐狸。落,通 “络”。比喻制裁奸邪小丑。<br />
【简傲绝俗】 谓高傲而超越世俗。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