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薰桂馥】 喻德泽流芳,历久不衰。<br />
【羽毛未丰】 《战国策?秦策一》:“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 不可以高飞。’”后以“羽毛未丰”喻还未成熟,还未成长壮大。<br />
【羽毛丰满】 鸟羽长齐。比喻成熟壮大,力量积蓄充足。<br />
【羽扇纶巾】 《太平御览》卷七○二引晋裴启《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 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后因以“羽扇纶巾”谓大将指挥若定潇洒从容。<br />
【羽翮飞肉】 喻集微力亦可举重。<br />
【羽翼已成】 喻力量已经具备。<br />
【羽翼既成】 见“羽翼已成”。<br />
【羿氏舛射】 《太平御览》卷八二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羿有穷氏 从吴贺北游。贺使羿射雀左目,误中右目。羿俯首而愧,终身不忘。”后以“羿氏舛射”谓高才亦有失误。<br />
【?以成性】 ①原谓养成习惯即成本性。②一般用以指坏习惯不易改变。<br />
【?以为常】 常常如此,成了习惯,就当做理应如此的事了。语本《逸周书 ?常训》:“民生而有?有常,以?为常。”<br />
【?而不察】 见“?焉不察”。<br />
【?若自然】 犹言习惯若自然。<br />
【?非成是】 本作“?非胜是”。语本汉扬雄《法言?学行》:“?乎?, 以?非之胜是,况?是之胜非乎?”谓错误成了习惯,反以为是对的。<br />
【?非成俗】 谓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br />
【?非胜是】 见“?非成是”。<br />
【?俗移人】 本作“?俗移性”。谓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本性。<br />
【?俗移性】 见“?俗移人”。<br />
【?焉不察】 语出《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矣而不察焉,终 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后因以“?焉不察”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br />
【?焉不觉】 犹言习焉不察。<br />
【?焉弗察】 犹言习焉不察。<br />
【?为故常】 犹言习以为常。<br />
【?与性成】 谓长期的习惯将会形成一定的性格。<br />
【?与体成】 犹言习与性成。<br />
【?惯成自然】 原作“?惯若自然”。谓习久成性。<br />
【?惯自然】 见“?惯成自然”。<br />
【?惯若自然】 见“?惯成自然”。<br />
【翔鸾翥凤】 比喻丰赡富丽的文辞。<br />
【翔鸾舞凤】 比喻书画用笔生动矫健。<br />
【翥凤翔鸾】 盘旋飞举的凤凰。常喻美妙的舞姿。<br />
【翠竹黄花】 《景德传灯录?慧海禅师》:“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 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后因以“翠竹黄花”指眼前境物。<br />
【翠羽明珠】 泛指珍贵的饰物。<br />
【翠羽明?】 见“翠羽明珠”。<br />
【翠袖红裙】 泛指妇女的服装。亦用为妇女的代称。<br />
【翠被豹舄】 以翡翠羽为背帔,以豹皮为履。指生活奢侈。被,同“帔”。<br />
【翠围珠裹】 见“翠绕珠围”。<br />
【翠围珠绕】 见“翠绕珠围”。<br />
【翠尘珠?】 谓珠翠落于尘土。比喻人才横被堙没。<br />
【翠纶桂饵,反以失鱼】 《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阙子》:“鲁人有好钓 者,以桂为饵,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后以“翠纶桂饵,反以失鱼”指华而不实者必然事与愿违。<br />
【翠绕珠围】 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亦比喻随从侍女众多。<br />
【玩日?月】 贪图安逸,荒废岁月。<br />
【玩岁?月】 谓苟安岁月。本作“玩岁而?日”。见《左传?昭公元年》。<br />
【翦草除根】 比喻彻底清除,不留后患。<br />
【翦发待宾】 晋陶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范逵过侃,仓猝无以待宾, 其母乃截发得双?,以易酒肴,乐饮极欢。事见《晋书?陶侃传》。后世传为美谈,并常以喻贤母。元秦简夫有《晋陶侃母剪发待宾》杂剧。亦省作“翦发”。<br />
【翩其反矣】 《诗?小雅?角弓》:“??角弓,翩其反矣。”?熹集传: “翩,反貌。弓之为物,张之则内向而来,弛之则外反而去。”后用来表示完全相反的意思。<br />
【翩翩公子】 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语出三国魏曹植《侍 太子坐》诗:“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br />
【翰林子墨】 语出《汉书?扬雄传下》:“雄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 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后因以“翰林子墨”泛指辞人墨客。<br />
【翼翼小心】 形容恭敬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懈怠。<br />
【翘足可待】 见“翘足而待”。<br />
【翘足而待】 一举足的时间内即可等到。言极短之时。<br />
【翘首企足】 见“翘首?踵”。<br />
【翘首?踵】 抬头踮脚。形容盼望殷切。<br />
【翻山越岭】 形容野外工作或行进途中的辛苦。<br />
【翻天作地】 犹言翻天覆地。形容闹得很凶。<br />
【翻天覆地】 ①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②形容事情闹得很凶。<br />
【翻天蹙地】 形容迅猛势盛。<br />
【翻手是雨,合手是云】 同“翻云覆雨”。<br />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见“翻手是雨,合手是云”。<br />
【翻江倒海】 ①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②形容吵闹得很 凶或事情搞得乱七八糟。<br />
【翻江搅海】 见“翻江倒海”。<br />
【翻来覆去】 ①形容不断地翻转身体。②形容多次重复。<br />
【翻空出奇】 形容诗文、字画等一反前人窠臼,以独特的想象取胜。语本南 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意翻空而易奇。”<br />
【翻?弄舌】 指用花言巧语搬弄是非。<br />
【翻衾倒枕】 形容翻来覆去不能入睡。<br />
【翻陈出新】 从旧的翻造出新的。<br />
【翻云覆雨】 比喻反覆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语本唐杜甫《贫交行》:“翻 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br />
【翻然改悔】 见“翻然悔悟”。<br />
【翻然改图】 迅速改变过来,另作打算。<br />
【翻然悔悟】 形容很快认识到过错而悔改醒悟。<br />
【翻肠搅肚】 形容内心极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br />
【翻箱倒箧】 形容彻底地翻寻搜检。<br />
【翻箱倒?】 见“翻箱倒箧”。<br />
【翻箱倒笼】 见“翻箱倒箧”。<br />
【耀武扬威】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今多用于贬义。<br />
【纡?曳紫】 见“纡?拖紫”。<br />
【纡?拖紫】 亦作“纡?曳紫”。形容地位显贵。?、紫指高官所佩印绶之 颜色。<br />
【纡?怀金】 佩?绶,怀金印。形容身居高位。<br />
【纡青拖紫】 谓身佩印绶。形容地位尊显。<br />
【纡青?紫】 见“纡青拖紫”。<br />
【纡青佩紫】 见“纡青拖紫”。<br />
【纡佩金紫】 身佩印绶。谓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绶色。<br />
【纡金曳紫】 佩带金印紫绶。谓身居高位。<br />
【纡尊降贵】 谓地位高的人,谦卑自抑,屈尊俯就。<br />
【红日三竿】 太阳升起已有三竹竿之高。谓时光已晚。<br />
【红男绿女】 装饰艳丽的青年男女。<br />
【红情绿意】 指艳丽的春日景色。<br />
【红紫乱?】 见“红紫夺?”。<br />
【红紫夺?】 谓红、紫以间色夺?。比喻以邪夺正。<br />
【红灯绿酒】 ①形容享乐生活。②形容欢愉的生活。<br />
【红颜白发】 ①形容健壮不衰的老人。②红颜少女和白发老翁。<br />
【红颜薄命】 谓美女遭遇不幸。<br />
【红炉点雪】 红炉上着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一经点拨,立即悟解。<br />
【约法三章】 《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后谓订立简明的条款,以资遵守。<br />
【约定俗成】 ①谓事物的名称,初由人相约命定,习用既久,遂为社会公认。 ②泛指因长期习用,为社会所公认而固定下来。<br />
【纨?子弟】 指出身富贵家庭、不务正业的子弟。<br />
【纨?膏粱】 指精美的衣食。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br />
【纨绮子弟】 纨?子弟。<br />
【素口骂人】 以茹素之口骂人。比喻伪善。<br />
【素不相能】 一向合不来。<br />
【素不相识】 彼此一向不认识。<br />
【素车白马】 ①古代凶、丧之事所用的白车白马。②《後汉书?独行传?范 式》载:范式字巨卿,与张劭为友。劭死,式驰赴之,未至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柩不肯进。遂停柩移时,乃见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劭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后遂以“素车白马”为送葬之辞。③指一般的白色车马。<br />
【素昧平生】 一向不相识。<br />
【素昧生平】 同“素昧平生”。<br />
【素丝良马】 《诗??风?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郑玄笺:“ 素丝者以为缕,以缝纰旌旗之旒?。”?熹集传:“言卫大夫乘此车马,建此旌旄,以见贤者。”后因以“素丝良马”为礼遇贤士之辞。<br />
【素丝羔羊】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毛传:“ 素,白也;?,数也。古者素丝以英裘,不失其制。”?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后因以“素丝羔羊”称誉正直廉洁的官吏。<br />
【素餐尸位】 即尸位素?。谓居位食禄而不做事。<br />
【素隐行怪】 同“索隐行怪”。谓探索隐晦的哲理,故作怪异的行为。《礼 记?中庸》:“子曰:‘素隐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熹集注:“素,按《汉书》当作‘索’,盖字之误也。索隐行怪,言深求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也。”一说,素当见元李治《敬斋古今?》卷二。<br />
【索垢吹瘢】 见“索垢?疵”。<br />
【索垢?疵】 犹言吹毛求疵。<br />
【索然无味】 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br />
【索然寡味】 见“索然无味”。<br />
【索隐行怪】 谓探索隐晦之事而行怪僻诡异之道。<br />
【纳污含垢】 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语出《左传?宣公十 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br />
【纳污藏垢】 同“纳污含垢”。<br />
【纳污藏疾】 《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后以“纳污藏疾”比喻包容罪过错失。<br />
【纳污藏秽】 同“纳污含垢”。<br />
【纳垢藏污】 同“纳污含垢”。<br />
【纳新吐故】 犹吐故纳新。吸入新鲜的吐弃陈旧的。语出《庄子?刻意》: “吹?呼吸,吐故纳新。”<br />
【纳履踵决】 见“纳屦踵决”。<br />
【纳屦踵决】 穿鞋而后跟即破。极言生活贫困。<br />
【纷至沓来】 形容连续不断纷杂而来。<br />
【纷红骇绿】 形容花叶繁盛,随风摆动。<br />
【纷纷洋洋】 见“纷纷扬扬”。<br />
【纷纷扬扬】 亦作“纷纷洋洋”。①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 ②指传说纷纭。<br />
【纷纷拥拥】 纷乱拥挤。<br />
【纷纷攘攘】 纷乱;骚乱。<br />
【纷纷穰穰】 见“纷纷攘攘”。<br />
【纸上空谈】 谓不切实际的空论。<br />
【纸上谈兵】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 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以为天下无敌。尝与其父言兵事,父虽不能难倒他,但不以为然。后赵括代廉颇为将,在长平之战中为秦将白起所败,赵卒被坑者数十万人。赵国名臣蔺相如曾说“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因谓空谈理论不切实际为“纸上谈兵”。亦作“纸上谭兵”。<br />
【纸上谭兵】 见“纸上谈兵”。<br />
【纸落云烟】 晋潘岳《杨荆州诔》:“翰动若飞,纸落如云。”后遂以“纸 落云烟”赞誉落笔轻捷,挥洒自如。<br />
【纸贵洛城】 见“纸贵洛阳”。<br />
【纸贵洛阳】 晋左思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豪富之家竞相传抄,洛阳 为之纸贵。事见《文选?左思〈三都赋〉》李善题解引臧荣绪《晋书》及《晋书?文苑传?左思》。后因以“纸贵洛阳”形容著作风行一时,流传甚广。<br />
【纸笔喉舌】 比喻社会舆论。<br />
【纸醉金迷】 语出宋陶?《清异录?居室》:“(痈医孟斧)有一小室,窗 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原比喻使人沉醉的繁华富丽的境况。 后用以比喻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br />
【纹风不动】 形容一点?也不动。<br />
【纹丝不动】 形容一点?没有动。<br />
【纹丝没动】 见“纹丝不动”。<br />
【细入毫芒】 形容细微到极点。<br />
【细大不捐】 小的大的都不舍弃。<br />
【细大不逾】 大小皆不超越。<br />
【细大无遗】 犹言细大不捐。<br />
【细不容发】 比喻十分细小。<br />
【细水长流】 翟灏《通俗编?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 小水常流,则能穿石。”比喻力量虽小而坚持不懈,必能成功。后以“细水长流”比喻精细安排,长远打算。<br />
【细枝末节】 比喻细小而无关紧要的事情或问题。<br />
【细雨和风】 ①细润的雨,和煦的风。②用以比喻和婉不粗暴的方式或态度。<br />
【细针密线】 见“细针密缕”。<br />
【细针密缕】 针线细密。比喻细致周密。<br />
【累月经年】 多历年月。<br />
【累?积苏】 堆砌的土?与积聚的柴草。或借指简陋的居室。<br />
【累苏积?】 见“累?积苏”。<br />
【累牍连篇】 形容文字多而长。<br />
【终而复始】 不断地循环往复。<br />
【终身大事】 关系一生的大事。多指男女婚嫁。<br />
【终始不渝】 自始至终,一直不变。<br />
【终始若一】 自始至终都不改变。<br />
【终南捷径】 ①唐卢藏用举进士,隐居终南山中,以翼征召,后果以高士名 被召入仕,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司马承祯尝被召,将还山,藏用指终南山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官之捷径耳。”见唐刘肃《大唐新语?隐逸》。后因以“终南捷径”比喻谋求官职或名利的捷径。②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br />
【终焉之志】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br />
【弦外之音】 同“弦外之音”。喻指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br />
【弦外之意】 《南叶?范晔传》:“吾於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 声为可恨,然至於一绝处,亦复何异邪。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后因以喻语言中隐含着的深意。<br />
【弦外之响】 喻言外之意。<br />
【弦外遗音】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 遗音者矣。”郑玄注:“遗,犹馀也。”后因谓乐声中蕴含有令人难忘的韵味为“弦外遗音”。亦以喻文辞、语言中的言外之意。<br />
【结舌杜口】 谓缄默不言。<br />
【结舌钳口】 见“结舌杜口”。<br />
【结草衔环】 见“结草衔环”。<br />
【结草衔环】 结草用春秋魏颗事,见《左传?宣公十五年》。衔环用汉杨宝 事:汉杨宝救一黄雀,夜有黄衣童子以白玉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见《後汉书?杨震传》李贤注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后以“结草衔环”为感恩图报之典。<br />
【结驷列骑】 见“结驷连骑”。<br />
【结驷连骑】 高车骏马连接成队。形容高贵显赫。<br />
【结驷连镳】 见“结驷连骑”。<br />
【结党营私】 结成党羽,谋求私利。<br />
【紫芝眉宇】 《新唐书?卓行传?元德秀》:“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 质厚少缘饰……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后因用“紫芝眉宇”为称颂人德行高洁之词。<br />
【紫气东来】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 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司马贞索隐引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后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br />
【紫绶金章】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贵官。<br />
【络绎不绝】 亦作“络驿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br />
【络驿不绝】 见“络绎不绝”。<br />
【绝少分甘】 见“绝甘分少”。<br />
【绝仁弃义】 谓抛弃世俗的仁义,回复到纯朴的本性。<br />
【绝甘分少】 拒绝甘美的食物,与众人分享少量的东西。谓自己不图享受, 待人优厚。<br />
【绝世无双】 冠绝当代,独一无二。<br />
【绝地天通】 《书?吕刑》: “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孔传: “重即羲,黎即和。尧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绝地天通。言天神无有降地,地?不至於天,明不相干。”意谓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纲纪秩序。<br />
【绝妙好词】 见“绝妙好辞”。<br />
【绝妙好辞】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 ?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臼’八字。魏武谓?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别记所知。?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绝。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后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br />
【绝长补短】 从长的地方截取一部分接补在短的地方。本指计量国土纵广而 言。<br />
【绝长继短】 见“绝长补短”。<br />
【绝长续短】 见“绝长补短”。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