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16-20 古书

论语016 李氏第十六 1李氏将伐颛臾。冉有李路见於孔子曰∶「李氏将有事於颛臾。」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 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

140   0   0   0

孟子 梁惠王章句 古书

孟 子 梁惠王章句上?第一章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167   0   0   0

孟子 公孙丑 古书

公孙丑上?第一章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於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

146   0   0   0

孟子 离娄 古书

离娄上?第一章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

271   0   0   0

孝经 古书

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 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138   0   0   0

荀子 修身 古书

荀子第二?修身 《修身》不是《荀子》的重要篇章,也不象是荀子写的。荀子反对天命论,决不会 说什么“人有此三行,虽有大祸,天其不遂乎?”。此篇内容多与《韩诗外传》重 复,大约是从《韩诗外传》窜入的。象这种假

144   0   0   0

荀子第二十三 性恶 古书

荀子第二十三?性恶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 ,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 亡焉。然则从人之

182   0   0   0

荀子第二十一 解蔽 古书

荀子第二十一?解蔽 凡人之患,蔽于以曲,而暗于大理。治而复经,两疑则惑矣。天下无二道,圣 人无两心。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乱国之君,乱家之 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妒缪于道而人

242   0   0   0

荀子第十七 天论 古书

荀子第十七?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 ,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151   0   0   0

荀子第一 劝学 古书

荀子第一?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

139   0   0   0

易经 1-10卦 古书

易 经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196   0   0   0

易经 21-30卦 古书

《易经》第二十一卦 噬嗑 火雷噬嗑 离上震下  噬嗑:亨。 利用狱。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 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135   0   0   0

易经 31-40卦 古书

《易经》第三十一卦 咸 泽山咸 兑上艮下   咸:亨,利贞,取女吉。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 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观其所感,而

213   0   0   0

易经 41-60卦 古书

《易经》第四十一卦 损 山泽损 艮上兑下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 往。 曷之用? 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

148   0   0   0

易经 系辞 古书

《易经?系辞上传》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

137   0   0   0

中庸 古书

中 庸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 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

186   0   0   0

鬼谷子 古书

鬼 谷 子 《鬼谷子》序言                     序言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 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

180   0   0   0

金人铭 古书

金 人 铭                                         〖说明〗《汉书?艺文志》有《黄帝铭》六篇,今已亡。《金文铭》据学者考 证,即为《黄帝铭》六篇之一(王应鳞

15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