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人气 评论
杜甫
(136首诗词) (唐朝诗人)
月夜
435 次浏览
绝句
460 次浏览
咏竹
414 次浏览
望岳
440 次浏览
赠卫八处士
531 次浏览
佳人
434 次浏览
梦李白·其一
442 次浏览
梦李白·其二
389 次浏览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396 次浏览
寄韩谏议
419 次浏览
古柏行
397 次浏览
兵车行
438 次浏览
哀王孙
434 次浏览
丽人行
392 次浏览
哀江头
427 次浏览
春望
535 次浏览
登岳阳楼
331 次浏览
月夜忆舍弟
481 次浏览
别房太尉墓
419 次浏览
春宿左省
382 次浏览
天末怀李白
422 次浏览
旅夜书怀
400 次浏览
蜀相
438 次浏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22 次浏览
宿府
422 次浏览
咏怀古迹·其二
422 次浏览
咏怀古迹·其五
419 次浏览
咏怀古迹·其四
414 次浏览
咏怀古迹·其一
428 次浏览
登楼
433 次浏览
野望
435 次浏览
江南逢李龟年
436 次浏览
垂老别
416 次浏览
石壕吏
399 次浏览
春夜喜雨
660 次浏览
登高
634 次浏览
江畔独步寻花
401 次浏览
前出塞九首·其六
435 次浏览
赠花卿
420 次浏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02 次浏览
岁晏行
475 次浏览
无家别
459 次浏览
小寒食舟中作
420 次浏览
又呈吴郎
408 次浏览
贫交行
449 次浏览
徒步归行
428 次浏览
戏为六绝
444 次浏览
绝句二首
508 次浏览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468 次浏览
南邻
475 次浏览
春远 / 春运
402 次浏览
腊日
404 次浏览
清明二首
421 次浏览
曲江对雨
468 次浏览
大热
467 次浏览
江村
429 次浏览
忸村
442 次浏览
夏夜叹
416 次浏览
秋兴八首
429 次浏览
431 次浏览
对雪
431 次浏览
阁夜
477 次浏览
小至
496 次浏览
水槛遣心
442 次浏览
为农
434 次浏览
八月十五夜月
333 次浏览
江汉·江汉思归客
300 次浏览
漫兴
285 次浏览
望岳三首
319 次浏览
梅雨
323 次浏览
端午日赐衣
383 次浏览
九日五首·其一
314 次浏览
狂夫
411 次浏览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89 次浏览
九日蓝田崔氏庄
411 次浏览
恨别
376 次浏览
春日忆李白
401 次浏览
日暮
397 次浏览
立春
394 次浏览
至后
380 次浏览
宿赞公房
387 次浏览
寄杨五桂州谭
351 次浏览
前出塞九首
402 次浏览
元日寄韦氏妹
360 次浏览
杜位宅守岁
352 次浏览
江梅
371 次浏览
早花
367 次浏览
新安吏
437 次浏览
潼关吏
426 次浏览
野老
426 次浏览
九日寄岑参
430 次浏览
牵牛织女
402 次浏览
长江二首
370 次浏览
新婚别
428 次浏览
一百五日夜对月
413 次浏览
九日登梓州城
402 次浏览
八阵图
433 次浏览
咏怀古迹·其三
453 次浏览
客至
453 次浏览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425 次浏览
不见
316 次浏览

杜甫简介 (0)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1]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3]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4]